该系列主要产于下扬子拗陷、江南隆起和浙赣拗陷中,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含矿地层跨时较大,主要层位为震旦纪蓝田组、寒武纪荷塘组、二叠纪孤峰组等,成矿的富集与后期的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有关。震旦纪蓝田组为一套炭-硅-泥岩建造,据李双应(1998)研究认为它具有热水沉积成因特征,赋存于该套地层的矿产为锰铁矿及银铅锌矿等,其成因属沉积-热液叠改型、风化淋滤型,典型矿床有黟县西坑、宁国西坞口;二叠纪孤峰组为一套含锰碳酸盐-硅质岩建造,也具有热水沉积的特点,赋存于该组中的矿产主要为锰矿,其成因为沉积-风化淋滤型。此外,在研究区内早寒武世荷塘组含炭质黑色页岩中普遍含金银铅锌和铂钯元素背景较高,局部富集形成铅锌银矿点,该层是区内具有寻找层控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目标层位。
该系列矿床的矿种、矿床较多,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是银铅锌矿和锰矿,现选择西坑银铅锌矿和铜陵大通锰矿为例简述该系列矿床特征。
1.西坑银铅锌矿
皖南西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隆起的休宁-祁门东西向大断裂的北侧,蓝田向斜的北翼,黟县花岗岩体东南侧接触带的外带。
矿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分别为:休宁组(Nhx),岩性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雷公坞组(Nhl),岩性为含砾泥岩、含火山灰质泥岩;蓝田组(Z2ln),岩性为含锰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黑色炭质页岩、黑色硅质炭质页岩;皮园村组(Z2p),岩性为中厚层黑白条纹状硅质岩夹硅质页岩;荷塘组(⊂1ht),岩性为黑色硅质岩、硅质页岩,夹石煤层炭质泥岩、炭质页岩。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蓝田组富碳酸盐层中。属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成矿作用和黟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密切时空关系。西坑矿床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银,伴生有铅、锌。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硫锑铋矿、辉银矿、自然银、硫碲银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透闪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是透辉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及磁黄铁矿化。
由上可见该矿床属沉积-热液叠改型银铅锌矿床。
2.铜陵大通锰矿
大通锰矿位于下扬子拗陷中,铜陵复式褶皱带是其次级控矿构造单元,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构成其中的永村桥背斜的北翼。锰矿赋存于孤峰组下部,主要岩性为硅质页岩、含锰页岩、硅质岩及含锰灰岩等,厚度为4.36~12.69 m,上部为硅质岩夹页岩、硅质灰岩等,厚约65~74 m。为深水陆棚相沉积。
锰矿层长约11km,呈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连续分布。其间被断层截断,分为西、中两矿段。西矿段氧化锰矿地表长约2400 m,其余为碳酸锰矿;中矿段地表沿走向均为氧化锰矿。在氧化锰矿的下部为碳酸锰矿。氧化深度一般在20~35 m,局部达50 m。氧化锰矿厚度一般0.6~0.7 m,矿体延伸最大斜深60 m,一般在20~35 m。西矿段平均品位:Mn 23.80%~31.08%,Fe3.54%~4.38%,P 0.185%~0.74%,SiO2 29.32%~35.11%。中矿段平均品位:Mn25.08% ~36.97%,Fe3.56%~3.80%,P 0.179%~0.26%,SiO218.59%~31.44%。碳酸锰矿厚度一般0.8~5.0 m,平均厚度>1.0 m,且稳定,控制深度200~250 m,单孔(探煤)控制最大延伸500 m。西矿段平均品位:Mn10.95%,Fe1.61%,P 0.88%,SiO28.41%;中矿段平均 品位:Mn11.57%,Fe1.18%,P 0.119%,SiO210.65%。矿石经选矿实验,大通锰矿可达冶炼锰铁的锰精矿二级品要求。
氧化锰矿石呈褐黑色,矿石结构疏松,呈块状、蜂窝状、网格状构造。质轻易污手。有用矿物组成以硬锰矿为主,其次为软锰矿、偏锰酸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磷灰石、绢云母及粘土等。碳酸锰矿呈深灰色,微晶-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有用矿物以菱锰矿为主,其次为锰方解石及少量的硫锰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及粘土质、黄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