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西安城墙是在元代奉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封其子朱樉为秦王,驻守西安。七月,诏令营建秦王府,由于原城墙已残破不堪,于是在修筑王府同时,又命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扩建西安城垣,断断续续历时七八年之久,方子洪武十二年竣工,“全城周二十八里,高三丈,门四,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四隅角楼四,敌楼九十八座”。然而奇怪的是,这座宏伟建筑的四个城角形状却不一样,其中东南、东北、西北均呈直角形,而惟独西南角一反常规呈圆形。那么,这究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明初距今几百余年,史书方志对此又毫无记载,致使后人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自从接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扫灭群雄统一中国之后,深感“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令谋臣刘基、姚广孝主持设计城池的图样,以颁示天下如图修造。刘、姚二人领命后,反复商讨,多次修改,最后按照传统的画成距形图案,不料朱元璋看罢觉得不妥,便说:“自古筑城虽有一定规矩,但根据我的经验,凡事切莫墨守成规,《礼记》云:‘规矩试设,不可欺以方圆’。我看还是改动一下为好,”说罢,便提起朱笔,将矩形图案一角抹去。于是由皇帝御笔改动的城池图式诏示天下,据说明代所建之城大都遵照此式。另一种说法认为当初规划西安城墙时,四个角均呈直角,但后来处理墙基时,于西南角意外地发现了古唐城遗址,遗址呈半圆形,为了省时省工,于是便利用了原地基。此说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考古工作者以小雁塔等唐代建筑物为座标,结合唐长安城坊大小,街道宽窄,推算出现在的西安城与唐长安城的位置毫无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传统建筑受八卦和风水要求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能过于对称。如衙门、庙宇、居民住宅,前门不得与后门对称,前后门垂直中轴线必须错开一定的距离。又如西安的四条大街,南北大街之间,东西大街之间都有错位。这一点只要看一看西安城区图,便不准发现。正是这种“不对称性”对建筑物的要求,决定了西安城墙的四个角必须有一个不是直角。其实,在西安的古建筑中,还能找到很多的“不对称性”的例子。
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一种不同的看法:他们在研究西安地貌时发现,紧贴城墙西南角外侧,有一条地裂缝平行于城墙通过(此裂缝最近经卫星照片分析进一步证实),据此认为初建城垣时原设计方案为矩形,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这条裂缝,鉴于整个城墙已全面动工,已无法全部修改图纸,但如按原方案继续施工,其牢固性很难保证,只好局部修改,躲过地裂缝修改为半圆形。
此外,尚有艺术创新说,建材不足说以及许多迷信说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尚需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