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役:
美国
指挥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兵力:美国太平洋舰队
1、第16特混舰队,由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企业”号 、“大黄蜂”号),巡洋舰6艘,驱逐舰9艘。
2、第17特混舰队,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
日本
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兵力:日本联合舰队
山本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下大赌注赢得中途岛之战的胜利。为此,他几乎动用了他的整个联合舰队,总计200多艘舰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外加600架飞机助战。山本将这支庞大舰队依据作战任务编为5支编队:
1、主力编队,包括航空母舰第2机动编队和阿留申警戒编队。其中航空母舰第2机动编队位于南云编队后方,由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指挥,辖轻型航空母舰1艘(凤翔号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阿留申警戒编队位于山本以北500海里处,由高须中将指挥,有4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为细萱中将的阿留申群岛编队担任警戒和支援任务。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2、航空母舰第1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大型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舰载机266架,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12艘驱逐舰,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它们是这次中途岛之战的主力。
3、占领中途岛编队:由近藤中将指挥,下辖轻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驱逐舰11艘,扫雷艇4艘,以及运输船12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4、北方编队(进攻阿留申群岛编队):由细萱中将指挥,下辖轻型航空母舰2艘(龙骧号、隼鹰号),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5、前进掩护编队:由小松中将指挥,有16艘潜艇,其任务是在珍珠港西南潜伏并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6、还有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损失/伤亡
美国: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307人阵亡
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332架飞机(包括备用机),3700人阵亡。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日期: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
地点: 库尔斯克
德国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包括第9集团军群(司令为莫德尔上将)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
苏联
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
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
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
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
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
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
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破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德国
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下辖克莱斯特上将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夫上将的第17集团军
B集团军群由包克元帅指挥,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
苏联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员(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
后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为东南、斯大林格勒两个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统一指挥。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仍由戈尔多夫中将指挥,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决定给朱可夫一个副最高统帅的头衔,赶到斯大林格勒前线坐镇指挥。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974734人受伤.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中途岛:美军总指挥尼米兹海军上将,前线指挥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弗莱彻海军少将。日军总指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前线共6路攻略中途岛,主要战场指挥是南云海军中将。
库尔斯克:德军北线是莫德尔上将,南线是曼斯坦因元帅。苏军总指挥是朱可夫元帅,北线是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南线是巴什钦大将。
斯大林格勒:德军B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主要进攻方向是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苏军指挥变动较多,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员(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8月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为东南、斯大林格勒两个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统一指挥。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仍由戈尔多夫中将指挥。8月29日,朱可夫以副最高统帅的头衔,赶到斯大林格勒前线坐镇指挥。9月28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近卫第1集团军扩建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图瓦京中将。以后战役过程一直由朱可夫指挥。
二战-中途岛:美军指挥官尼米兹海军中将、日军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