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逆向思维

2025-04-24 09:20: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的一些老话如“信则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为什么会“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不久前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刊物《神经元》刊登了中韩科学家对记忆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发现,大脑前扣带皮层及其神经元NR2B受体在恐惧记忆形成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记忆是如何储存的,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科学家们主要围绕两类重要问题在进行研究:一是各种形式的记忆在大脑内是如何组织的;二是记忆的编码、储存、读出和遗忘是如何实现的。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的“精神胶水”。记忆的丧失将导致自我的丧失、个人生活历史的丧失以及与他人持续交往能力的丧失。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总隐藏着某些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往往和悲欢、恐惧等事件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大脑杏仁核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

  此次中韩科学家联手用小鼠和大鼠作实验,应用遗传学手段把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的合成降低,或通过药理学手段把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的活性阻断,发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可塑能力显著变差;相应地,这些实验动物不能形成恐惧记忆,它们对曾经遭受过电击的实验环境一点也不感到害怕,而未被实验的老鼠则会显得惊恐万状,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一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记忆形成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为开发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受体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