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亲和能的递变规律:电子亲和能的代数值随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即在同一族中由上向下减小, 而在同一周期中由左到右增大。
亲和能最大的元素是:氯。
元素亲和能数据:
氢:72.77、锂:59.62、硼:26.99、碳:121.78、氧:141.004、氟:328.165、钠:52.87、铝:41.86、硅:134.07、磷:72.03、硫:200.410。
氯(亲和能最大的元素):349、钾:48.38、钙:2.37、钪:18、钛:8.4、钒:51、铬:65.2、铁:14.6、钴:64.0、镍:111.6、铜:119.24等。
元素的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1 价气态阴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用E1表示。从-1价的气态阴离子再得到1个电子,成 为-2价的气态阴离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第二电子亲和能E2,依此类推。
扩展资料:
电子亲和能的作用:
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越大,表示元素由气态原子得到电子生成负离子的倾向越大,该金属非金属性越强。
影响电子亲和能大小的因素与电离能相同,即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它的变化趋势与电离能相似,具有大的电离能的元素一般电子亲和能也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亲和能
1、递变规律
一般来说,电子亲和能的代数值随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即在同一族中由上向下减小, 而在同一周期中由左到右增大。但应该注意的是,VIA和VIIA 电子亲和能绝对值最大的 并不是每族的第一种元素,而是第二种元素。
这一反常现象可以解释为:第二周期的氧和氟的原子半径较小,电子密度大,电子间的排斥力强,以致当原子结合1 个电子形成负离 子时,放出的能量较小,而第二种元素硫和氯的半径较大,且同一层中有空的d轨道可容 纳电子,电子的排斥力小,因此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最大。
2、氯(cl)的电子亲和能最大为349。
扩展资料:
1、电子亲和能的负值和正值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子亲和能一般都是正值,因为电子落入中性原子的核场里势能降低,体系能量减少。唯稀有气体原子和 II A族原子最外电子亚层已全充满,要加合一个电子,环境必须对体系做功,亦即体系吸收能量才能实现,所以第一电子亲和能为负值。
所有元素原子的第二电子亲和能都为正值,因为阴离子本身是个负电场,对外加电子有排斥作用,要再加合电子 时,环境也必须对体系做功。目前己知道的元素的电子亲和能数据较少,测定的准确性也较差。
2、意义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元素原子的第一 电子亲和能的代数值愈小,表示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倾向愈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分子的电子亲和能
电子亲合能的定义也可以延伸到分子。如苯和萘的电子亲合能为负值,而蒽 、菲、芘的电子亲合能为正值。电脑模拟实验证实 hexacyanobenzene C6(CN)6 的电子亲合能较富勒烯要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亲和能
Cl 虽然氟的电负性比氯的电负性大 在这里就是因为氟的电负性太大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太强使得原子半径太过于小使得屏蔽作用较氯要大得多 正是由于外层电子紧紧挨着从而使外来的一个电子不容易再加进入氟的轨道 因为电子和电子都带负电从而排斥力较大 但是氯却不存在这些问题 因为它的外层电子比氟要稀疏多了 所以比氟容易加进轨道 所以总的来看是氟的电子亲和能比氯小
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