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歌以咏志 苏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写曹操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仅“横槊赋诗”这一点,就使曹操在三国英雄中出类拔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鲜有匹敌。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作为一世之雄,曹操并非一介武夫,除了有武略能气势豪迈的驰骋于战场外,他还有着不俗的文学才能。他的许多诗词还留传至今为人们所激赏。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那诗中展现的气象,无人可比。 他的名诗《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等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我们先看《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人生的忧患与考验,建立起更坚定有力的乐观精神。诗中以周公自比,非大政治家不能言也。再读其《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大概是曹操晚年的作品。短短几句,凝炼刚健,慷慨激昂之情毕现,我们再看其《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次年又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巩固了北方。他胜利归来,伫立在碣石山,面对茫茫大海,心情激动,诗兴大发,赋此名作。此写登山观海之胜,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令人百诵不厌,充分展现了英雄志在天下的踌躇满志。再看曹操的诗史《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祸国殃民。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为。《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的罪恶行为。 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指《诗经》)外自开奇响。”其论颇为精到。可以说,曹操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急剧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曹操的诗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诗风苍凉悲壮,又不失刚健清新,是时代的“史诗”。 曹操在“外定武功”的同时“内兴文学”。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丕 和曹植也是“登高必赋”,所作诗赋,文采斐然。父子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如“建安七子”,形成了著名的“邺下集团”。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苍凉悲壮、刚健清新的鲜明特色,所以后人将这种特色称为“建安风骨”。这种诗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大。而曹操,无疑是“建安文学”的开山鼻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毛泽东对曹操的诗歌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作文赋诗对于曹操只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曹操以参与镇压黄巾军起家,戎马倥偬三十多年,既熟读兵书,又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魏书》说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他还亲自撰写兵法著作,计有十余万言。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
建议你查看罗宗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本非常非常好的书。他就是从文学思想、思潮这个角度来评价作家的。对你的问题再适合不过了。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歌以咏志 苏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写曹操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仅“横槊赋诗”这一点,就使曹操在三国英雄中出类拔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鲜有匹敌。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作为一世之雄,曹操并非一介武夫,除了有武略能气势豪迈的驰骋于战场外,他还有着不俗的文学才能。他的许多诗词还留传至今为人们所激赏。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那诗中展现的气象,无人可比。 他的名诗《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等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我们先看《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人生的忧患与考验,建立起更坚定有力的乐观精神。诗中以周公自比,非大政治家不能言也。再读其《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大概是曹操晚年的作品。短短几句,凝炼刚健,慷慨激昂之情毕现,我们再看其《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次年又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巩固了北方。他胜利归来,伫立在碣石山,面对茫茫大海,心情激动,诗兴大发,赋此名作。此写登山观海之胜,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令人百诵不厌,充分展现了英雄志在天下的踌躇满志。再看曹操的诗史《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祸国殃民。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为。《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的罪恶行为。 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指《诗经》)外自开奇响。”其论颇为精到。可以说,曹操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急剧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曹操的诗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诗风苍凉悲壮,又不失刚健清新,是时代的“史诗”。 曹操在“外定武功”的同时“内兴文学”。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丕 和曹植也是“登高必赋”,所作诗赋,文采斐然。父子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如“建安七子”,形成了著名的“邺下集团”。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苍凉悲壮、刚健清新的鲜明特色,所以后人将这种特色称为“建安风骨”。这种诗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大。而曹操,无疑是“建安文学”的开山鼻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毛泽东对曹操的诗歌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作文赋诗对于曹操只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曹操以参与镇压黄巾军起家,戎马倥偬三十多年,既熟读兵书,又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魏书》说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他还亲自撰写兵法著作,计有十余万言。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建议你查看罗宗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本非常非常好的书。他就是从文学思想、思潮这个角度来评价作家的。对你的问题再适合不过了。
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