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岩溶垂向带展布特征

2025-05-02 14:52: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通过对塔河4区单井垂向带的划分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垂向带发育特征如下。

(一)表层岩溶带

图6-9显示,塔河4区表层岩溶带厚度10~35m,区域上变化相对较小。在岩溶缓坡地(上)内的丘丛垄脊槽谷和丘峰洼地区(BK475—BK420井区、BS164—BK434井区)厚度最大,带厚达20~35m;其次为岩溶台地内峰丛洼地、岩溶槽谷及岩溶山间盆地区,带厚15~25m;岩溶缓坡地(上)内的丘峰洼地和丘丛垄脊沟谷为最小,带厚仅为6~10m。

丘丛垄脊槽谷、丘峰洼地(BK475—BK420井区、BS164—BK434井区)的表层岩溶带厚度较大,是由该类地貌区的水动力条件决定的:在区域分水岭分布地区,水动力作用强,垂向岩溶发育,因而表层岩溶带厚度相对较大。

图6-9 塔河油田4区表层岩溶带区域分布厚度等值线图(单位:m)

(二)垂向渗滤溶蚀带

塔河油田4区垂向渗滤溶蚀带厚度一般为60~150m,区域上变化较大(图6-10)。以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BK486井区、BK432井区)和岩溶缓坡地(上)内的丘峰洼地(BK475—BK420井区)厚度最大,带厚达120~150m;其次为岩溶缓坡地(上)内的丘丛垄脊槽谷地貌单元,带厚80~110m;岩溶山间盆地及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区(BK424—BK405井),带厚10~30m。

图6-10 塔河油田4区垂向渗滤溶蚀带区域分布厚度等值线图(单位:m)

(三)径流溶蚀带

除局部井区外(如BK469、BT403井及BK409井),塔河4区径流溶蚀带厚度为70m左右(图6-11),区域上变化不大。在BK469、BT403及BK409井区,径流溶蚀带厚度20~35m。

(四)潜流溶蚀带

潜流溶蚀带发育深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BK469、BT403井及BK409井区,分水岭地带和地下水排泄区潜流溶蚀带发育深度相对较浅。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区潜流溶蚀带深度一般在距奥陶系顶面75~180m以下;岩溶缓坡地(上)内的丘丛垄脊沟谷、丘丛垄脊槽谷区在80~190m以下、丘峰洼地区在105~150m以下;岩溶山间盆地区在85~115m以下。

图6-11 塔河油田4区径流溶蚀带区域分布厚度等值线图(单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