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推荐的三个人做丞相没有一个好下场,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们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没有好下场。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朱元璋。刘伯温举荐的三个人是杨宪、胡惟庸和汪广洋。
首先是杨宪,杨宪虽然才能出众,但是有一些小心眼这种人不适合当高官,胡惟庸虽然有能力,但是个恃才自傲的人,而汪广洋就更不用说了,汪广洋的度量很小,甚至都没有杨宪高,自然也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能打天下,他的用人能力自然不会差,所以,这三个的下场都没有那么好!而且当时,朱元璋对刘伯温并不是很信任,李元璋还专门暗中扶持李善长为首的另外一股势力,以这种方式来牵制刘伯温和一些开国功臣。而且李善长也不会让刘伯温等人好过,所以李善长可能也在暗中对三人捣乱。所以最后三人的下场不是很好。
还有一部分人猜测说是因为这三人以下欺上,但我感觉这不会这么简单。我认为可能一开始朱元璋就不是为了选丞相来问刘伯温的所以对刘伯温推荐的这三个人其实是有他自己的用法。
刘伯温这种德高望重的人选出来的人,办事一定是能力很强的,但是朱元璋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利用刘伯温的德高望重来,把胡惟庸推上去,而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是一个恃才自傲的人,来推动宰相之位的废除。所以实际上朱元璋是利用了李伯温来推进废除宰相制度的步伐,所以胡惟庸等三人的死就不是没有道理的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宰相这个制度彻底的废除。所以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朱元璋。
因为朱元璋本来就不太相信刘伯温,所以刘伯温推荐给他的三个人,就算没有当场拒绝也不会给他们太好的结局。
他们几个人虽然都是做丞相,但是他们都被削磨杀驴了,那个人的下场都非常惨。
因为朱元璋当时对刘伯温是不太信任的,所以刘伯温推荐给他的丞相他自然也不会器重,看得上他们。
刘伯温向朱元璋举荐的三个做成像的人,其中一个就是胡惟庸,他的下场更多的是他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