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本意):
(一)概念说明:教父(father of the church)一词大致可以定义为:在基督宗教初期的教会作家,他们都以正统的教义和圣洁的生活知名于世,也因此曾受教会嘉许为信仰的见证人。
(二)教父主要特征:有四点,即年代古远、正统教义、圣洁生活、和教会嘉许:
(1)教父时代(当作一个文学阶段来看) 始自圣经古典文学之后的第一章。按历史研究现存最早的作品可能是约96年教宗克雷孟一世(Clement I,92—101 )写给格林多的书信或是 (宗徒训诲录)。比教父年代的开始更难决定的是它的结束时期。一般的看法是以若望达玛森(John Damascene,约650—750)为东方的最后一位教父,而以依西都(Isidor of Sevilla,约560—636) 为西方教父的最后一人。不过,有人以为这个时代早在犹斯弟尼安一世(Justinian I, 527—565)登基之时(527)已经结束了 ; 但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延续至850 年为止。 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过它并不影响时代问题的重点:教父文学是继圣经古典文学之后最早的作品,它见证出基督徒在最初几个世纪内的神学(尤其是基督论、圣三论和教会论)看法及发展。
(2)正统教义的超卓性。这个定义其实包含三个要点:
1)“教义”是指神学思想外在化于写作之中教父们都是作家。
2)“正统”教义并不暗示没有错误,因为教父并非仅是信仰的见证人,他们大都是神学家,尝试更深入地透悟启示的讯息。因此所谓正统教义意含着与正统教会保持教义上的共融。乐林人文森(Vincent of Lerins, 约+450)便曾这样描述教父们:那些受嘉许的教师,在他们各自的时间与地方,与唯一的公教会保持着一样的信仰与共融。”其后的(集拉修法令)(Gelasian Decree:这是一部律令选集,相当忠实地反映罗马教会六世纪的看法),也把重心放在“共融”(communion)的基础上。
3)最后“超卓性”可以指独创性、深刻、或圆满,也可以指富有活力、清晰、或卓越不凡。它不一定意含比较(比后世超卓),却显然含有一定程度的不朽(相对于作者当时当地而言)。
在这一点上,还须略加一点补充:在许多教父论或教父神学的研究中,都会包含有一些“非正统”的基督徒作者,他们的正统性也许曾经受过质疑 (如奥力振Origen, 约 185—254) , 他们甚至离开过教会(如戴尔都良Q.S.F. Tertullian,约160—23O);抑有甚者,教父论甚至还可能包含一些攻击信仰的外教作家(如采尔稣斯Celsus,二世纪,波斐留斯 Porphyrius, 约233 —305)。大概可以这样说,他们位列教父论的研究中,却不是正式的教父。教父(论)的研究涉及他们的作品是可以理解旳: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出教义的发展,从而结出丰富的神学果真。
(3) 圣洁生活:无可否认的,并不是所有教父都位列圣品。有些甚至没有受到像早期教会崇敬圣人一般的待遇。因此,所谓“圣洁生活”仅是指最起码的基督徒德行,经常与主冥合,具体地表现出生活与理论上的和谐、信仰与道德上的一致。因为必须如此才可能对天主的启示和基督徒的传承有更精确、更深遽的理解。
(4) 教会嘉许:教会的嘉许可以是正式的,那就是经由大公会议或教宗宣布某位古代作者在教义上或伦理上的功绩。但也可以是隐含的:即大公会议或教宗甚或礼仪嘉许性地引用某位作者的说法。最后,它还可以是实质上的,即是说他的理论为一般基督徒广泛地采用。
(三)希腊语是教父文学最早期的语言。但在罗马、北非和高卢(Gaul),希腊语要迟至三世纪才通行起来。渐渐地,除了希腊本土以外,它竟有被本地语言所取代之势,特别是叙利亚语、科普替语(Coptic一种埃及土语),和亚美尼亚语;而在西方,拉丁语更是后来居上,成为西方教父的普遍用语。
至论教父文学的后期,差不多每一位研究教父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分法。这个现象不单指出后期的困难,还暗示着它的权宜性,事实上历史洪流是不容许人一刀两断的。而这里所列举的三分法,只是许多可行的方法中的一种:
(1)早期教父(从最早的教父开始至313年(米兰通论)或325年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为止) : 这期间又可以细分为三组:
1)宗徒教父,由于他们可能接触过或受教于宗徒或宗徒的门徒而得名,如安堤约基人依纳爵(Ignatius of Antioch, 约 +117)、坡利加 (Polycarp,约 +168/169) 、 克雷孟一世等。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他们的作品都充满牧灵的语气,强调末日,对基督有着鲜明的怀念,真正地反映出早期基督徒的见证。
2)护教者,由于教会对外邦信仰和犹太主义的还击,因而产生了第一批与外面世界接触的基督徒文学家,如殉道者儒斯定 (Justin the Martyr, 约 +165) 、 雅典人阿特那哥拉斯 (Athenagoras,二世纪下半)等。他们以自已的笔对抗君王的刀剑,力图表达新约是旧约的满全,让基督徒的真理与外教神话相对立。同属于这一组的还有教会对蒙丹派和诺斯底主义的响应,个中翘楚应推依雷内 (Irenaeus,约 140—202)。
3)第一批真正致力神学整体研究的学者。他们的努力一方面是由于争论的刺激,而更重要的却是信仰在基督徒知性上的推动。当时主要的神学活动中心是东方的亚历山大及西方的迦太基(Carthage)。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有亚历山大人克雷孟CIement of Alexandria, 约140—2l7与奥方振。在西方有戴尔都良与西彼连(Cyprian,约200—258) 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教父时代已经准备好迎接它黄金时代的到来。
(2)黄金时代(上承早期教父,下迄451年加采东大公会议):
1) (米兰通论)(313)正式承认基督宗教存在的权利,也让基督徒可以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参与崇拜和敬礼,更为教父文学铺开了通往黄金时代的大道。这是教会首四届大公会议的时代,即第一届尼西亚(325)、第一届君士坦丁堡(381)、厄弗所 (431)和加采东(451),是一个在基督徒神学里富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时代,深入地寻索教会的基本信理 (在东方是圣三论和基督论,在西方则是救援论和教会论) 。不过,这也是一个充满痛苦和争执的时代,教会不幸地一次又一次地受尽亚略主义、多那特主义、摩尼教、白拉奇主羲、阿波林主义、奈斯多利主羲和一性论的打击。
2)在这光采四射的文学和神学的时刻里,充满着第一流的作家,本文仅列举最著名的几位代表 : 在埃及有反亚略主义者亚大纳修 (Athanasius, 295—373)和反奈斯多利主义者济利禄(Cyril of Alexandria, +444) 。 在小亚细亚触及神学的顶峰的是三位卡帕多细亚人 (Cappadocians):凯撒勒雅的巴西略(Basil, 约329—379) 、纳齐盎的额我略(Cregory 0f Nazianzus,约 329—390)和尼沙的额我略 (Gregory of Nyssa, 约 335— 394) 。
在安提约基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是塔尔索的狄奥多 (Diodore of Tarsus ,+394)、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约 344-407)等。
在西方,领导的人物如下 : 依拉利(Hilary of Poitiers, 约 300— 368) 、 盎博罗 修(Ambrosius, 约339—397) 、 圣经学家热罗尼莫( Jerome, 约 3401420) 及 圣 奥斯 定 (Augustine,354—430)。
(3) 衰落时期(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末):加采束大公会议之后,教父们的蓍作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衰落,特别由下列二种原因造成:
1)信仰上的基本问题似乎解决了,神学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物极必反,不进则退,这是必然的道理。在圣经诠释和理论思辨都转弱的当儿,灵修和崇拜成了注目的焦点。在这情况之下,新颖而富创造力的思想必然减退;传统主义,对从前的依附成了无可避免的事。
2)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亦不可忽略:外方民族在西方肆虐,君王权力侵入了东方教会;再加上东西方的分裂,回教文化的层层进军,在在都令教父文学有今非昔比之叹。但话得说回来,这段时期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应用为中世纪士林哲学作好了准备的功夫,就是这时期的人物也并非全属等闲之辈,如翻译亚里斯多德的波哀丢斯(Boethius,480—525),灵修学大师额我略一世(Cregory I,590—604)等等。不过,无论如何,教父时代终于走到它的尾声了
教父一词来源于中世纪欧洲,原指制定宗教教义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远影响的人----.如奥古斯丁.后来,教父哲学被经院哲学代替. 后人把某一行业的权威称或造诣较高成就较大的人为教父.如音乐教父/文学教父!
另:
基督教术语。一般有二意:①古代基督教权威神学家之总称。英文为church fathers。后人从神学家所处的时期,或所使用的语言,或按其神学观点和著作内容来分类,如使徒后期教父、尼西亚教父;希腊教父,拉丁教父;护教教父,哲学教父等。②与教母一起,为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作保人。英文为God father。教父(或教母)可替受洗者申明信仰,可替代无能力的父母教育儿童。教父教母制起源于受洗成年人受洗应有主教所认识的一名教徒陪同并为之作保的习俗。各教会对教父、教母要求不一,有的只要求有教父或教母一人,有的要求有教父教母各一人。
教父(影片)
在《教父》影片中,就是指的在建立黑社会(黑手党)体制上奠定基础的人,里面阐述了黑手党家族人物ANTONY(好象是)在建立黑帮组织中的个人理念和哲学,如何以他的理念建设一个庞大的黑手党的.
教父是一个人,是一个家族,也是一个严密组织的代名词。他自立于社会,不拘泥律法,更注重义理和个体利益。他希望完全掌握自我命运,但在生与死的边缘,有时只能无奈地选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自救之路。尽管部分地承担着白的角色,社会给教父的定义始终是黑,这是一个黑白无法纯粹的时代的悲哀,也是软体人类存活于刚性律法下的最大的不幸。
基督教术语。一般有二意:①古代基督教权威神学家之总称。英文为church fathers。后人从神学家所处的时期,或所使用的语言,或按其神学观点和著作内容来分类,如使徒后期教父、尼西亚教父;希腊教父,拉丁教父;护教教父,哲学教父等。②与教母一起,为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作保人。英文为God father。教父(或教母)可替受洗者申明信仰,可替代无能力的父母教育儿童。教父教母制起源于受洗成年人受洗应有主教所认识的一名教徒陪同并为之作保的习俗。各教会对教父、教母要求不一,有的只要求有教父或教母一人,有的要求有教父教母各一人。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外来移民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贩毒、谋杀而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地位。
教父:孩子受洗时,担保其宗教教育之人.(本意)
影片中的"教父"是美籍意大利裔黑手党领袖,以其强大的家族势力为认他做"教父"的人提供庇护,受教父庇护的人也要为"教父"提供服务.
<教父>之所以经典,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我认为它的经典在于这部电影里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有近乎完美的演出,电影中对于角色的情感刻画也十分到位,还有电影里的台词也是几乎句句经典.差不多每个美国男人都看过<教父>,每个美国男人都会引用<教父>里的台词.
虽然我不是美国人,但我也可以随口说上几句电影里的台词,比如:"你谈到报复,报复能够使你我的儿子死而复生么?" "教父是一个想在第一时间听到坏消息的人." "永远不要背叛你的家人!"
另外,似乎这部影片对于女性观众吸引力有限,呵呵.
经典不经典,你看了就知道了.
基督教术语。一般有二意:①古代基督教权威神学家之总称。英文为church fathers。后人从神学家所处的时期,或所使用的语言,或按其神学观点和著作内容来分类,如使徒后期教父、尼西亚教父;希腊教父,拉丁教父;护教教父,哲学教父等。②与教母一起,为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作保人。英文为God father。教父(或教母)可替受洗者申明信仰,可替代无能力的父母教育儿童。教父教母制起源于受洗成年人受洗应有主教所认识的一名教徒陪同并为之作保的习俗。各教会对教父、教母要求不一,有的只要求有教父或教母一人,有的要求有教父教母各一人。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外来移民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贩毒、谋杀而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
相当于干爹,但是比干爹作用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