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满族的姓氏由来和演变
潘正公:资料整理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姓氏文化特征,承德满族的姓氏由来及其演变过程便是其中具有独特形态的一例。
承德是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承德地市满族人口为11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满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强。
一、承德满族姓氏的由来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满族姓氏多是从其前身金代女真族传袭下来的。《金史国语解·姓氏》载有金源31姓,即是当时女真族的著姓(大姓)。清史专家郑天挺先生曾参传世两本,核之八旗氏族,列以简表。清乾隆年间纂修《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时,对金源旧姓均注以满文字音,而删其所译汉姓。乾隆《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辑录了除清皇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1114个。又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载,满族姓氏有646姓,谱外33姓,共679姓。这些姓氏,追本溯源,斑斑可考:①“以地为氏”。即以原住地为姓氏,如佟佳、章佳、兆佳、栋鄂(董鄂)、乌苏里、宁古塔、裕瑚鲁等姓;②“以部为氏”,即以原属部落为姓氏,如完颜、瓜尔佳、纳喇(那拉、纳兰)、赫舍里、乌拉特、奈曼等姓;③“以姓为氏”,如钮祜禄、舒穆禄、那木都鲁等姓,均为金源旧姓,辽沈地区满族著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1644年入关以后,被派驻北京及全国各地,俗称他们为“从龙八户”,即今之佟、关、马、索、齐、富、那、郎等八大姓。
满族姓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有些姓氏的涵义是由图腾崇拜的动植物而得名。如钮祜禄,满语本义为狼,当是以狼为这个部落的图腾象征,后来即以狼为姓,雅化改用“郎”字。萨克达,本义为野猪,即以野猪为图腾,演变为这个部落人的姓氏;另一涵义,老人之老,后即以老(或骆)为姓。尼玛哈氏,本义为鱼,雅化改用“于”字。乌雅氏,本义为猪,雅化改用“朱”字。绰罗氏,本义为桃子,雅化改用“陶”字。
热河驻防和木兰围场的满族均为“佛满洲”(老满洲),他们的姓氏来源和特点,与北京和辽沈地区无大差异。
二、承德满族姓氏的演变
满族先世女真族早有以女真姓氏译以汉姓的旧俗,如完颜氏,译汉为“王”或“汪”;钮祜禄氏,译汉为“郎”;舒穆禄氏,译汉为“舒”或“徐”。被康熙皇帝誉为“满洲翻译第一人”的徐元梦,本姓舒穆禄氏,但从其名字看,显然受汉族的影响。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谕中即严厉指责:满洲,“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东华录》乾隆二十六)。
满族历来有出名不冠姓的习惯,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以其名之首字当姓呼之,因而认为满族人“父子不同姓”,或“一辈一个姓”,或“一家几个姓”等等。乾隆年间满族画家、《木兰秋猕图》作者,自署“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使人只知其名,其满洲姓氏为何,却无从查考。又如京旗驻防热河皂保,历任吏、礼、刑部尚书、理藩院大臣、吉林将军等职,姓宁古塔氏,镶黄旗人,世居北京前园恩寺和热河温家沟路北22号,其父永某,子双泰,孙景贤,曾孙恒启,在社会交际中,人称其家永宅、皂宅、双宅、景宅、恒宅,至今景贤之女玉华、翠华则姓景,恒启之孙恒毅则姓恒,其本姓为何,却鲜为人知,宁古塔满语为六之意,故皂保同族之后人有冠姓刘者,因“刘”与“六”字谐音。再如寄籍承德的清代康熙年间曾任山西巡抚、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并协助康熙帝举行多伦会盟与亲征噶尔丹诸事的马齐之后人世袭镇国公府敦惠伯宗华,本姓富察氏,字子实,其子富察杰,女富察骥;后因从世俗,即以宗华之首字为姓而姓宗名士杰、士骥。
三、承德满族人的冠姓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迫使旗人更名、冠姓、入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满族人不得不更名、改姓,并在所在省、县入籍。据承德地区档案馆所藏档案载,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二十七日,热河步兵第一团团长白蔚文造呈的《热河陆军步第一团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列有军职、官阶、原名、冠姓、更名、原籍、入籍等项。原名托金的更名为炳金,原名福克金泰的更名为国义,原名闹海的更名为大海,原名博贵的更名为崇汉,原名双志的更名为智超。所冠之姓有白、果、兆、关、富、赵、章、吴、苏、海、修、上官,并由原籍满洲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旗佐领下分别入籍到直隶承德、滦平等县,有的还入黑龙江省呼兰县籍。另据民国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营长嵩保造呈的《热河陆军骑兵第一营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所列营本部及第一至四连各项,嵩保更名业方,兴额哩更名振兴,多伦更名勇伦,胜恩更名鸿恩,恩升更名云升。他们分别冠以佟、罗、那、兆、毕、赵、胡、关、白、张、傅等姓,并由原旗佐分别加入承德、滦平等县籍。由此可见,民国初年,随着八旗制度的解体,在当时政府的迫力下,旗人的更名冠姓入籍已形成大势所趋。
四、承德满族姓氏的分布
热河驻防八旗满洲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今承德市区和滦河镇,其姓氏有:关、赵、那、郎、富、傅、王、汪、佟、罗、于、卜、马、耿、舒、唐、何、胡、吴、蔡、毕、老、刘、章、白、黄、苏、董、巴、林、盛、张等30多姓。
承德县的满族,岔沟乡有张姓为富察氏;满杖子乡索姓为萨克达氏;两家、满杖子、八家乡佟姓为佟佳氏;三沟镇孤山村何姓为赫合里氏;赵姓为伊尔根觉罗氏;六沟镇南房身沟黄姓为乌雅氏;太平乡、十道河乡王姓为完颜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清代木兰围场故地,当年护围的八旗满洲兵丁的后裔,其姓氏有:佟、白、那、安、张、赵、富、关等八大姓。镶黄旗营房有富、那等姓。正白旗营房有吴、包、佟、那、关、舒、崔、于、富、敖、汪、徐、王、任、陈、刘、李、宋等18姓。
丰宁满族自治县,从搜集到的满族家谱看,有金、徐、张、赵、刘、马、黄等姓。镶黄旗驻地的满族,有佟、陈、石、潘、孟、鲍、戚、闰、傅、叶、那、苏、柯、何、张、兰、赵、钱、刘、李、周、吴、郑、王、郭、徐、杜、杨、缪、舒、蒋、韩等30多姓。
隆化县隆化镇满族有“三徐”、“五李”、高、魏、裴、马、赵等13姓。大坝满族乡石片村,是清代木兰围场正蓝旗营房驻地,满族有郭、宫、富、那、石、曹、刘、齐、苏、董等1l姓。唐三营为清代木兰围场总管衙门驻地,满族有“五刘”、“二董”、“一口锅(郭)”、苏、陈、李、周、门等姓。张三营镇满族有“三周”、“五李”、“一淌河(何)”、邱、傅、沈、门、刘、陈、宋等姓。
滦平县红旗满族乡,满族有周、王、赵、白、李、潘、杨、于、傅、石等十大姓。小营满族乡,有信、蔺、田、高、姜、刘、郎、李、崔、汤等10姓。金沟屯乡满族有焦(赵)、牛、敖、白、封、佟、鲍、魏等八大姓。虎什哈镇满族有缪、项、越、范、吴、邓、孙、王、褚、蔺、孔、张等13姓。
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乡、汤道河镇满族有金姓为爱新觉罗氏,铧尖乡叶姓为纳喇氏,大石柱子乡王姓为完颜氏,山家湾子、板城、缸窑沟等乡和宽城镇满族的佟姓为伊尔根觉罗氏,碾子峪、桲罗台、独石沟等乡的章姓为章佳氏。
平泉县郭杖子满族乡的满族有林、姚2姓,黑山口乡仓子村家院有姚姓,七沟和东六沟有金姓。
五、承德满族姓氏演变的特点
满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自16世纪兴起于辽沈地区,进而入关移驻北京和中原各省及边疆各地,300多年来,随着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在不断吸收先进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姓氏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筒,由多音节、多字姓到单音节、单字姓,这与汉族复姓演变为单姓有相似之处。
承德境内的佛满洲(老满洲)姓氏的演变也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是:
①沿用女真旧姓。如完颜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分别冠以王(或汪)、关、高(或赫、何)姓。
②以满译汉、俗字雅化。如前所述钮祜禄氏,本义为狼,译汉改用郎字。乌雅氏,本义为猪,译汉改用朱字,或取首字改为吴姓。宁古塔氏,本义为六,译汉改用刘字。
③以本姓之第一字(第一音节)为单字姓。如舒穆禄氏、舒舒觉罗氏改姓舒或徐,富察氏改姓富或傅、栋(董)鄂氏改姓董,布尼氏改姓卜或布,裕瑚鲁氏改姓于。
④以祖、父辈名讳之首字为姓。如承德市的钱树信,本姓钮枯禄氏,一般改用单字姓郎氏,但因祖父名“钱儿”,人称“钱爷”,辛亥后即以“钱”为姓。
⑤保留本姓之最后一字(一个音节)为姓。如爱新觉罗氏,—般改姓金氏或赵氏,但也有个别改姓罗的,如承德市的罗继刚、罗继和、罗继绪一家便是一例。
佛满洲姓氏,虽然有很大变化,然其特点仍很显著。除前述满洲八大姓外,比较常见的如金、赵、舒、吴、毕、汪、敖等姓,一见便可知其为满族人。至于伊彻满洲姓氏,因他们来自蒙古、高丽(朝鲜)、汉等民族,虽在三四百年前即已被编入满洲八旗,却还保持自己本来的姓氏,如鲍、郭、张、王、李、赵等姓,人们一见其姓,再问籍贯,其为伊彻满洲后裔,则可肯定无疑。
满族从传统习惯有姓不出姓,到冠以单字姓,这一发展趋势有力地说明了满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满汉两族从文化到风俗习惯日益接近、缩小差别的必然结果。
(承德市政协文史办供稿)
资料来源:
1、引自《河北文史集粹·民族宗教卷》之《承德满族姓氏探源》作者:布尼阿林·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