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是什么意思啊
2025-02-22 14:19:0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出自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表现的是古人对诗歌创作时思维状态体悟的真切。

苏轼以“火急追亡逋”喻要抓住来去倏忽的灵感,而“情景”则为“意与境浑”的抒情载体意象。

回答2:

苏轼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模”(《腊月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在心物相应、灵感萌发的刹那间,抓住心中目中所涌现的境界,很真切地把它描写出来

回答3:

原诗如下,下面是翻译。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熙宁四年的冬天。

这时作者初到杭州——因为他反对新法,被贬作杭州通判。孤山是杭州的名胜。惠勤、惠思都是余杭人,工诗、能文。惠勤是欧阳修的老朋友,惠思和王安石有交往。作者到杭州之前,过汝阴时见到欧阳修,欧阳修特别称道惠勤,所以作者到职的第三天就去访他们。

明灭、有无,形容楼台和山在阴天里、在云雾中,似乎看得见,却又瞧不清。

指惠勤、惠思。僧亦可称道人。

团蒲,即蒲团。

晡(音bū),申刻,黄昏以前。

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

浮图,塔。这句是说野鹘(音gǔ)在塔上。

怳(音:huǎng,同恍),义即恍惚。蘧蘧(音qú),
1.
悠然自得貌,2.
高耸貌。

亡逋,逃亡者。作者怕“清景一失后难摹”,所以就要即刻写诗,——捕捉着诗情,不让它跑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