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怎么看待爱情的??

2024-11-16 08:33: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

如果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伤。佛法目的不外为教化世间凡夫,诱导凡夫将矛盾化为和谐。因此,佛法有两个不变的法门——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混乱变为条理,从矛盾成为和谐。情感如果离开理性的智慧,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回答2:

不要想太多~不要羡慕别人...
举例:一个乡下人很羡慕都市人'(好像懂很多)~~终於跑去都市闯天下~~学了"十八般武艺"之后~却失去了善良~他发现他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单纯的看事情'(变成常常要从人性丑恶的角度来防备别人)..失去了纯真(难以再恢复).....(再也难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情"这种东西(人间之情'并不"伟大")要潇洒超越~这样才是高级的"玩家"~~不要搞的焦头烂额~变成一种执著'(负担)...
祝福您!

回答3:

对于爱情“这个可以有”但是不要执著,不要让爱情为自己造成烦恼或者痛苦。有一个好的心态每天都会是美好的日子。“无”有无的美好“有”有的快乐。

回答4:

大哥,我和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时感觉很迷茫,机缘巧合的读了圆觉经,可以说是让我起死回生的一本书。
强烈建议你读佛教的《圆觉经》,不算太长。我想会帮助你的。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回答5:

建议你多看一些恋爱方面的书,书店里有。恋爱也需要技巧与交流。可能你这方面的经验较少。既然想恋爱,就要多一些了解女人,你生活中的另一半。你缺少的是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