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的原理

2025-04-05 11:14: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吹口哨的原理:根据科学实践证明,舌头在口哨的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舌头本身不能震动发声,但可以控制气流,挤压口腔的空气,改变口腔容积从而改变口哨的音高(注:仅仅是音高),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两者成正比关系: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低",所以改变振动频率是舌头的最终效果。一个优秀口哨演奏者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使用舌头掌握音高,到了高阶练习超低音和超低音是更要注意舌头的配合。

舌头的摆放不用刻意教条,但有一原则:要尽量让气流无障碍通过(你总不能卷着舌头吧),当高音时要配合舌头缩小口腔容积,低音是尽量使口腔变大充气,其间要靠上下颚的活动配合。气流始终是从舌头上通过的,所以舌头末端与上颚的开口大小对改变气流轻重缓急有着至关效果

记准:高音急流小容积,低音缓慢大容积(急流:这里是相对的并不是指让你使劲的吹,而是使气流在唇间的流速变大,同理“缓慢”亦是如此)

扩展资料

吹口哨方法:

1、 吹口哨时,嘴呈O型,舌头尖抵着口皮,由O型嘴中间空的地方吹气使劲向外吹。多试试,掌握那一个分寸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练习!!

2、不用手指就能吹的同样响。舌尖顶住下牙内侧,舌头尽量向上拱起,两腮用力,双唇收拢。气发丹田,短促有力。

3、将两个手指头伸进去成O型,顶住微微后翘的舌尖,向外呼气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哨



回答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所以也叫声波。吹口哨是气流通过口腔时产生振动而发出声波。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高单调就高,频率低单调就低。
声波通过一个腔体时,由于腔壁的反射产生干涉(振动的迭加),如果腔体尺寸是声波波长的整数倍时产生共振(形成驻波),从而这个频率的声音就很响。
吹口哨时气流通过口腔时会产生很低多种频率的声波,这些声波通过由口腔和舌头组成的腔体,只有适合这个腔体尺寸的声波才能产生共振形成驻波,这个频率的声音就很响。只要我们改变由口腔和舌头组成的腔体的大小,就可以改变共振的频率,也就改变了声音的单调。
能控制吹出调子,是因为通过练习后能熟练控制腔体了。你可以体会一下,当腔体增大时单调变低,腔体减小时单调变高。
我们说话、唱歌的原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发音部位不同,唱歌是用的声带(喉咙),吹口哨用的是口腔。
所有的管乐的发音也都是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