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哪些?消毒机理是什么?如何使用

2025-04-05 23:39: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化学消毒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其蛋白质变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根据消毒剂的化学特性,化学消毒剂可分为七大类。它们的杀菌机理和特点如下:
1、氧化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为主,如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2、醛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温度影响较大。如甲醛、戊二醛等。该类消毒剂可做灭菌剂使用。
3、酚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杀菌特点是对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4,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也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容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5、碱、盐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杀菌作用弱,有强腐蚀性,如硝酸、火碱、食盐等。只能作为一般性预防消毒剂。 
  6.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特点是能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以表面消毒为主,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至0.5%。

  7、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使蛋白酶变性。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病菌作用差。碱性、中性条件下效果好。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其他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羟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使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才可使用。
 
 

回答2:

基本上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酶或其它活性基团并使之变性,失去生物活性;或是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渗透性,干扰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起到抑制微生物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比如医用酒精,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双氧水和其它的过氧化物,这些物质具有强氧化性或对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具有毒性,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失活;熏蒸剂比如甲醛蒸气,可使微生物蛋白质烷基化而变性失活。此外还有臭氧、高锰酸钾、碘剂、季铵盐等。
如何使用看用在什么地方了。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