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过多,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一个非常大作用。很多家长的毛病是对孩子的干涉过多。其实,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的行为准则遵循了自然界的两大至理——本能和模仿。本能是一切生物的本能,饿了需要吃、困了要睡、乏了要歇息。而很多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对孩子的干涉过多,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准则的错乱。比如,很多家长怕孩子饿,经常让孩子吃东西,以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的身体在发育,消化系统因为没有成熟,过多的饮食会造成孩子的胃部压力,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胃部造成损伤,其次,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行为,也容易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让孩子养成行事没有计划和节制的习惯。在来说模仿,很多父母因为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孩子染上自己身的坏习惯。如,暴躁易怒、如口吐脏话、如言而无信等等。作为孩子行为的导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模仿你们正确的一面。
从不干涉,自与西方接轨后,好多父母以为无为而治就是西方的教育方式,以为任由孩子自己成长是就正确的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在国外,西方的教育方式是,在孩子明白责任和义务和权利的三者关系后,才可以进行“放养”。但是,国外的家长时刻会警告自己的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也是如此。但是国内的家长片面的以为,放养的办法就是正确的。结果导致,很多孩子放是放出去了,结果发现收不回来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不成熟的方式,让孩子的责任心丧失,只懂得行使权力、只懂得索要权利而不去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孩子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或者是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只回报。
本末倒置,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身上有个误区,认为孩子大了才能管,小的时候要宠。其实不然,规矩都是小时候立下的,孩子在3-10之前是立规矩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重点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等到孩子10岁以后,随着心智的增长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常识一些新鲜的事物,这些事物有好有坏,而好坏的标准对他们来说是否清晰,以及他们对触线的自制力,则完全来源于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树立的三观,以及长期培养的自我约束能力。现在的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补课,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培养,最后导致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承受能力、还有自我约束能力都非常差,极易被引诱为社会的复杂环境所欺骗,跳入好奇心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