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洁瑞留置针怎么样啊?

2025-04-16 03:55: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老年病人身上使用,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活动不受限、减少液体外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但其置留时间的长短,关系着局部不良反应、静脉炎、及患者经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收集了我院自2001年到2004年83人265例老年病人,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在1天以上10以下。本文通过对83例265例老年病人应用留置针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病人延长保持置留针时间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对象
用美国BD生产,22GA静脉套管针,使用对象为本科自2001-2004年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3人,265例次,男61人,女22人,年龄61-96岁(平均73.5)。
1.2 部位与方法
选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以2%碘酒与75%酒精常规消毒,面积为8cm×8cm。取出留置针,去除针外保护套,轻旋针外套管,嘱患者握拳,以左手绷紧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以15°-30°角直刺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高度将穿刺针推入0.2-0.5cm,右手固定针栓,左手送入留置软管,松开止血带,以左手拇指压住血管内软管前端,阻止血液外流,右手迅速抽出针芯,旋上肝素帽,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注意排尽空气)。用专用3M敷贴以针眼处为中心点固定于皮肤上,注明穿刺时间、并签名。
2.结果
2.1留置针置留的天数:在应用留置针265例次中,最长留置时间为10天,5例次,占5.7%,最短为1天,27例,占10.2%,平均置管天数为5天。
2.2 静脉炎:所观察的265例次中出现2例静脉炎,原因是本科所收治患者多为高龄老人,老年病人皮肤较松弛,抵抗力差,留置时间长,拔针后针口未能及时复原引起的。
2.3 体液外渗:265例中为31例次,占11.7%,关节处活动过度引起外渗5例,占1.9%。血管脆性大引起5例,占1.9%,甘露醇加压或快速给药后16例,占6%,严重心衰至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5例,占1.9%。
2.4 留置针阻塞8例,占3%:未使用正压封管4例,因病情原因不能用肝素(5u/ml)封管,代之为生理盐水的3例,输注脂肪乳1例
3讨论
静脉留置导管由于留置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但是,其置留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均主张置留时间不应超过3到5天,但一些文献报道远大于5天。黄丽云[1]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5~7天。李晓燕[2]等报道最长静脉置留导管的时间为27天;翟湘贵[3]等认为留置15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选择得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常玉杰[4]等人认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或脱出而致置管失败。
本文分析的265例次外周静脉留置导管,有39例为液体外渗或导管阻塞而中止了置留,占总数的14.7%,出现2例静脉炎,占总数的1.3%,而这些不正常的中止似乎与延长置留时间无明显关系。笔者在应用静脉置留导针的过程中体会到,影响置留针使用时间长短最主要的因素是:1、置管部位选择或固定不当;2、输入高分子液体及对血管有刺激药物;3、患者本身血管问题;4、封管方法不当。笔者发现应用留置针最重要的是观察针眼局部的红肿情况,及时处理,一般是可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在老年人中,由于血管硬化的影响,血管硬度及脆性明显发生变化,对穿刺技术的要求更高,但对一个成功的穿刺,置留时间的影响似乎与年龄无关,平均置管天数都可以在5天以上。

回答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次约需2~3 min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0.5~1.0 min,提高了护理效率。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癌症患者大部分病程长,血管脆性大,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为以后静脉穿刺提供良好的血管条件。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其套管飘浮于血液中,减少了机械摩擦和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故与传统的金属针头相比,有许多优点。应用留置针后,输液通畅率明显提高,是因为留置针针壁构造薄,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局部皮肤及血管内壁所受的刺激少,且导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不易损伤血管,在患者躁动、不配合或者搬运患者过程中,均不易脱出或损伤组织

回答3:

挺好的,我们医院一直在用。。。

回答4:

嗯,不错了,中国名牌
不过和BD还是有点差别的!
我们家一般的留置针都有。找我就行
我QQ:85171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