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无效的情况下遗产怎么继承分配 遗嘱继承的时效性

2024-08-13 22:03: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何盼盼整理如下:

遗嘱是碰培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往往希望通过遗嘱对身后事的处分来避免继承人因财产发生纠纷,导致家庭不睦。但有时遗嘱立的不规范、或者遗嘱内容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甚或遗嘱难以执行,不仅不利于家庭和睦,更容易在继承人之间产生矛盾。

立遗嘱的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立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这样规定是为了确保遗嘱内容确实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不是利益相关人假借立遗嘱人之手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遗产处分。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出现智识减退的情况,如罹患老年痴呆等,容易出现按照他人意志书写“遗嘱”的情况。在审理过程中,如果确有明确的医疗诊断结果,证明老年人在立遗嘱时已经患有相应的病症,不具备正常的辨识力,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法院对于这种遗嘱的效力是不能认定的。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老年人智识衰退情况较轻、老年痴呆程度较浅,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那么,这些老年人在订立遗嘱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能力认证,或者取得全部利益相关人的认可,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

《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了遗嘱的形式,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效力不受法律保护。上述案件中,对于李某裂吵槐的遗产部分,由于李某自行书写了遗嘱,故他的遗嘱形式属于自书遗嘱,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属有效。但对于张某的遗产部分,由于张某仅在遗嘱上签字,故她的遗嘱形式属于代书遗嘱,代书遗嘱依法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并在代书遗嘱上签字,故张某的遗嘱形式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受法律的保护。由此可见,遗嘱的形式关系到遗嘱的效力肆友问题,立遗嘱人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立遗嘱之前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尽量选择公证遗嘱的形式,或聘请专业人士见证遗嘱订立,以避免日后纷争。

遗嘱是人生前对于身后事的处理,但设置过多的条件、要求,就有可能带来诸多麻烦,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在上述案件中,马某夫妻二人设定了一名“遗嘱执行人”,但该人在法律上并不具有决定遗产如何处分的能力,所以她对于财产的处理意见并不当然的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在二老死亡后,遗嘱生效,遗产归继承人所有,继承人享有对于财产的所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房产是否该出卖、如何出卖,都应当征得全部继承人的同意,不能按照某一人的意志处理。而对于所谓的大病补偿基金,如何设立、如何运作、如何补偿,更不是法院能够处理的范围。这样的遗嘱,为遗产分割设立过多的条件,不仅难以实践父母的好意,而且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遗嘱人死亡后,遗嘱产生效力,继承人对于财产开始享有所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上述案件中,黄某死亡后,四子女成为房屋的共有人,每人享有房产四分之一的份额。遗嘱中设立的优先购买权属于房产共有人,在其他共有人同意出让,且与其他购买人在同一价格的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果其他共有人不同意出让房屋产权份额,或受让价高于十五万,优先购买权就无从谈起。如果立遗嘱人想将自己的房产留于某一个继承人,并由其向其他继承人金钱补偿,应当直接在遗嘱中写明房产归属人以及金钱补偿的数额和方法。

如果您还需要进一步的咨询,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