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成熟代表什么,我只能把我个人认为最有标志性的两个历法说来给你看了。
《太初历》,公元前104年夏,汉武帝宣布改历,将之前冬季过年改为正月开始过年。这一年有15个阴历月,次年(公元前103年)正月是中国人第一个在正月的年,自此开始用无中气置闰法,此历法结构沿用至今。
《时宪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开始实施,改历原因,平气改定气。即确立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再来决定干支与闰月的历法结构。该历法并沿用至今,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
这两个版本,都对我们现在的历法结构有着重大影响,应该符合你说的走向成熟的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