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一、防洪。上游筑坝拦水可以调节水流量,降低洪水对中下游的影响,水利工程设施例如大堤还可以防止潮沙和河水对对岸的冲刷,保持水土,对低洼城市具有防洪作用,防止:洪水对农业的伤害。
二、用水。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也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航运。大坝蓄水后,使上游河道变宽变深,改善上游航运条件,减少了季节对航运的影响。
四、供电。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吉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如三峡水电站有力的解决了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旅游。旅游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湿度,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促进旅游业。
六、灌溉。如都江堰担负着四川盆地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弊
对鱼类的影响:修库筑坝会改变流速、水温、水位等信息,必然会影响到鱼类的产卵和生长。其中一些大坝的建设更是切断了其洄游通道,使得一些鱼类无法产卵而数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种群繁殖。
泥沙问题: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会导致了部分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逐渐沉淀,造成水库淤积,对泄水建筑物腐蚀,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问题,上壤肥力下降,造成大面积土壤的久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多建在断裂带和地质灾变区上的水库,水体聚集,导致地壳结构变化,可能成为诱发地震的条件,如现在三峡工程的最大弊端,齐岳山东北断裂,并很可能引发地震。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 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对淹没区和1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也要拆迁重建,以及影响文物古迹的保护。
利: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改造利用自然。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方式不一定合理,可能存在许多目前科学技术尚未发现或解释的潜在危害。比如,人工蓄积大量水体于一处,使得坝址处地层承受超过自然状态下的荷载,可能对地层运动、地震、地下水等产生影响,而目前我们并没有研究清楚是什么影响、影响多大、何时显现;此外,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来的河流发展进程,甚至改变了河道,对环境的影响到底会如何,什么时候显现,这都是不能断定的。
水利工程对于改变当地的水资源环境气候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从大环境来看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弊端
引起鱼类资源枯竭例子一:泰国的蒙河是湄公河的支流,被建水坝后,自然水文受到了极大破坏,阻止了鱼类在溪流中自由游动,使鱼量大大减少。而这里的居民要靠钓鱼而生存。村民们一直在抗议,因为他们并不想从电力公司得到金钱补偿,他们只想回复到原来正常的生活。
例子二:自从建造了卡合拉巴萨水坝后,那曾经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急剧萎缩,旱季里突如其来的水坝放水使河里仅存的鱼更难捕捉。渔民们将鱼群数量的骤减归罪于卡合拉巴萨水坝的修建,认为水坝阻止了鱼群游向下游。而捕鱼量萎缩的真正原因是正常雨季洪水量的减少,这引起了洪泛区三角洲总体变干,因此,鱼再也无法在这里产卵繁殖了,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彻底破坏。
破坏了水资源分布:在印度西奥里萨邦的伯兰格区,过去许多村子都有数十个水塘。但修建水坝后,80%的水塘都不存在了,这影响着该地区粮食的减产。只有那些保留了传统的蓄水方式、保护了森林的村庄,才经受住了连年灾害的考验。..
引起土地盐碱化:当初建造印度希拉库德大坝和相应的沟渠工程为的是下游土地的大规模灌溉。但今天,却出现了很多大问题。大坝下的地区被浸泡在水中,饱受盐碱超量之苦,而大坝上的整个蓄水区域内的森林已彻底消失,这个900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已被淤泥填满。
改变降雨规律:希拉库德大坝水库改变了当地的降雨规律,因此被认为干旱是由水库引起的,因为水库的一边雨量过多,而另一边却没有雨水。所以水库给一个地区带来了繁荣,却给另一个地区带来了贫穷;给一个地区增添了绿色,却剥夺了另一个地区的生机。
破坏森林资源:印度的苏特尔山谷正计划修建一个新的大坝项目,它将会淹没奥里萨邦仅存的一片森林地区。当地人从森林中获取多种产品,比如野生烟叶,它是当地人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要建造大坝,他们就不得不迁移,同时他们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森林。当地人说:“我们不需要钱,我们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不用化肥和农药,收成也一直不错。我们拥有的这片森林给我们提供了坎杜烟叶,这是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另外,森林里还有Char、Tol和 Mahul等等许多土特产品,即便是在旱年也能维持我们的生活。大坝计划灌溉的土地,即使使用化肥和农药,也达不到我们原先收成的一半。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个坝呢?”
毁灭了洪泛区资源:每年的雨季,河水都会泛滥到莫桑比克赞比西广阔的洪泛区,滋养着数百万人口和无数野生物种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旱季,待河水退去之后,人们便迁回到洪泛区,收获赞比西河水给人们带来的财富。但两座大型水坝的修建打乱了赞比西河的季节规律,也使洪泛区的土地由于没有了来自上游的腐殖质而失去了肥力。
增加洪水的危害性:由于水坝阻断了河水的自然流动,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人们就在洪泛区长期居住下来。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它开始显露出了危险。在水位接近库容量时,一座主要的水坝开闸放水,使莫桑比克的低洼地带被洪水淹没,七万五千人无家可归。因此,而当水坝拦不住洪水时,会造成大量难民流离失所。
水坝人为放水的危害:为了尽量减少洪灾,大坝管理者在旱季的时候要放掉几批水,以给水库留出空间来对付水坝上游山上的洪水。但这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人们为了生计而在河边栽种了菜地和粮食地,当人为放水在不当的时间突如其来时,所有这些粮食都会被冲光。
毁灭人类在洪泛区的生存条件:过去两三年发一次洪水,人们就都离开洪泛区搬到高处去住,等洪水退了之后,再返回到洪泛区继续日常的生活。但是修建水坝后,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科学家们认为:每年的洪水泛滥不仅能使赞比西下游的数十万人受益,而且还能在三角洲中恢复对许多濒危物种来说极为重要的栖息地,挽救岸边岌岌可危的红树林。
毁灭生物栖息地:赞比西三角洲地区是一个面积达到1.8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洪泛区。但过去一个世纪来,那个地区已没有洪水泛滥了,尤其是在赞比西河上修建了卡合拉巴萨这样的水坝之后。随着洪水的消失,湿地的承载力日益下降,无法养育过去在此栖息的大量水牛了。所以现在可以看到,三角洲上许多过去通往平原的河道已经长满了植被,河道里几乎没有水,洪水断流是三角洲现在面临干涸的主要原因。
利段
能源清洁、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能源储量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调水缓解洪涝和干旱。蓄水后水位升高有利航运。重要能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