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率变化

2025-05-01 09:23: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土壤在冻结或融化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发生水、冰或冰、水之间的相态变化,使水分子之间的位能减少或增大,从而引起向外界释放或吸收热量的能量交换过程。

图6-1 土壤季节性冻融过程示意图

汾河三坝灌区1999~2000年土壤的季节性冻融过程如图6-1所示,分为不稳定缓慢冻结阶段,快速冻结~拟稳定冻结阶段和融化阶段三个阶段。图中曲线为土壤冻结过程中冻结或融化锋面的推进过程线。该曲线反映了相变温度场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由图6-1可见,土壤季节性冻融过程的特点表现为单向冻结和双向融化,上边界负温变化大而下边界正温变化小,冻结深度及冻融过程主要受上边界气象条件及土壤条件的制约。

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严格地受着地温变化的影响。图6-2(a,b)为平遥三坝灌区试验田块越冬期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曲线。与冻融过程相对应,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土壤含水率下降阶段(12月下旬以前)

土壤在11月29日开始出现冻结现象。11月16日实施灌溉后,上层土壤含水率不断下降。12月15日以后,0~12 cm土层冻结,储水量基本稳定、略有增加,而20 cm以下土层储水量仍然下降,12月28日达到最低值。未冬灌的小区,无上述现象。

2.聚墒阶段(12月下旬~02月中旬)

随着冻层不断加厚,冻层内的储水量也开始增加。在2月的中旬含水率达到最高值,远超过聚墒前的水平。

在图6-2(a)中,有一个含水率高值区,即“聚墒区”。表明聚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峰值聚墒量达到极限,以后又逐渐减小。但总体上,土壤含水率仍高于聚墒前的水平。

图6-2 冻融过程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

未灌小区也有相似现象,开始聚墒日期与灌溉小区相近,但消退日期稍早。

3.融化阶段

随着冻层从顶、底两个方向向着中间融化,融化速率由小到大,土壤水分向下迁移,土层水量减少。各个灌溉小区下降幅度都较大,未灌溉小区不明显。

以上过程说明土壤冻融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水分迁移现象。整个冻融期,土壤含水率不仅在60 cm以内发生剧烈冻融作用的土层内有显著变化,而且在下部土层中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