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舰载型一般比较小巧,能够短距起降。
不做“减肥”和必要的改装,路基战斗机无法在航母上起降。
陆基轰炸机在航母上起飞,只有一次:杜利特上校轰炸东京。 珍珠港被偷袭之后,B-25轻型轰炸机集群,从航母上起飞,对东京进行了首次轰炸。飞机根本不可能降落航母,轰炸之后,只能向中国飞去。有的落入苏联远东,有的落入中国游击区,有的落入中国日战区,......这次报复行动,非常悲壮。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复杂,只需要想想陆基飞机和舰载机的使用条件就明白了。比如,舰载机会受海水腐蚀,结构材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航母的跑道长度有限,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的推力就要大一些。航母上场地有限,舰载机一般都可以折叠机翼以便于节省空间等等。
楼上举的杜利特轰炸东京的例子,电影《珍珠港》里有,杜利特为了让陆基的B-25轰炸机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飞,尽可能的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比如把机枪卸下来换上拖把杆,比如起飞前飞行员先撒尿等等措施,有效的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再加上前期进行的专门培训,使得16架B-25都成功的在航母上起飞了。
二战时的航母没有弹射器,所以陆基战斗机如果经过适当训练,在航母上起飞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降落,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可以控制的很慢,所以调整好的话,不用尾钩也可以落下
二战陆基战斗机通过减轻重量(增加推重比)是可以在航母上起飞的,但不能降落。同样的陆基战斗机要成为标准的舰载机,其实是要重20%-30%的。因为飞机在低速度时(特别是舰载机起降速度低于路基飞机)升力下降 操作就不灵活了 所以舰载机比一般战斗机的机翼(包括襟翼),垂尾都要大,这样能保证飞机在低速时有较好的操控性,还有改装起落架(比路基飞机粗壮的多),增强机体刚性(着舰勾),发动机也很重要,在降落时飞行员要不停的调整发动机的推理来控制速度,而且在着舰瞬间,飞行员要猛推油门杆,把发动机推力加到最大,以防没钩住阻拦索好复飞。不仅要动力强劲(推重比高),还要发动机稳定可靠。所以满足这些条件不管是战斗机,鱼雷机,还是预警机都可以上舰的。否则只有减轻重量(增加推重比),又去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