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736247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390528人,下降5.04%。其中,男性人口为3683647人,占50.03%;女性人口为3678825人,占49.9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3。0-14岁人口为1571281人,占21.34%;15-64岁人口为5127852人,占69.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3339人,占9.01%。
2014年末,商丘市总人口为750.64万人,常住人口为604.70万人 。出生人口8.01万人,出生率10.72‰;死亡人口4.28万人,死亡率5.73‰;自然变动净增人口3.73万人,自然增长率4.99‰。 主词条:商丘铁路枢纽
商丘铁路枢纽与郑州、徐州国家铁路主枢纽,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济南、南京、杭州等区域铁路枢纽构成辐射状,是全国六大路网性枢纽之一,河南省第二大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以建设商丘高铁客运枢纽站和郑徐高速铁路、商杭高速铁路为重点,规划建设京九高速铁路,使商丘铁路枢纽加快建设为中国特大型铁路枢纽。
郑徐高铁(徐兰高速铁路东段)与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平行,西起郑州接京港高铁和郑西高铁、中端在商丘接商杭高铁,东至徐州接京沪高铁,自西向东依次连接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等国家铁路大动脉,途径郑州、商丘、徐州等重要城市,沿线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发展潜力巨大,郑徐高铁的修建将有利于加强中东部横向联系,加快区域产业升级,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商杭高铁北端在商丘接郑徐高铁,南端在杭州接宁杭高铁进而连接京沪高铁,商杭高铁地理及战略位置重要,沿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有效联系中原、江淮与长三角最重要的交通干线,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
国家干线铁路:
陇海铁路(连云港—商丘—兰州)
京九铁路(北京—商丘—香港)
国家干线高速铁路:
郑徐高铁(郑州—商丘—徐州)
商杭高铁(商丘—杭州)
地方区域铁路:
商济铁路(商丘—济宁)
商周铁路(商丘—周口)
新商铁路(新密—商丘)
客运火车站:商丘站、商丘南站。
高铁站:商丘高铁站、商丘新区站、民权北站。
编组站:商丘北站。
客货联运站:虞城县站、夏邑县站、民权站、宁陵县站。
货运火车站:商丘西站、谢集站、张阁庄站、伊尹站、木兰站、内黄集站。 商丘拥有经过市区的105、310国道;9条高速公路以商丘环城高速圈为中心呈“米”字型向全市展开;30余条省道遍布全市各地。
国道:G105(北京—商丘—珠海)、G310(连云港—商丘—天水)。
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霍高速(G30连云港—商丘—霍尔果斯),济广高速(G35济南—商丘—广州)。
地方高速及联络线:德商高速、商周高速、商登高速、郑民高速、濮(阳)阳(新)高速、商济高速、商徐高速、民菏高速等。 主词条:商丘机场
商丘观堂机场始建于1968年,是国内重要的民用支线机场,河南省5大民用航空机场之一。民航商丘观堂机场是在空军商丘机场的原址上新建的民航机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观堂乡,东距商丘市中心约18公里,建成后将达到4D标准,总占地面积约5600亩,总投资约5.5亿元,主要发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15座城市,远期可飞往东南亚国家。 中学
截至2014年,商丘市共有普通中学446所,在校生 51.62万人,其中,高中34所,在校生17.52万人;初中412所,在校生34.09万人。 省级示范高中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商丘二高)商丘市回民高级中学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睢县高级中学柘城县高级中学虞城县高级中学夏邑县高级中学宁陵县高级中学睢县回族高级中学大学
商丘高校数量居河南省第四位,2014年高校在校生7.54万人, 居全省第四位。民办高校及高职院校均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国务院批准商丘为河南唯一一家全国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 高校层次 名称 本科 商丘师范学院 商丘学院 商丘工学院 商丘医学院(筹) 专科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商丘广播电视大学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商丘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 商丘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扎实稳步推进,文艺院团和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商丘演艺集团、商丘豫剧院、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等各大剧团先后成功组建或改企改制,商丘黄河故道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夏邑火店宫灯文化产业园区、夏邑天龙湖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民权王公庄绘画文化产业园区等七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先后实施并创建,为商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活力。 节日会展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中国商丘国际木兰文化节柘城炎帝朱襄氏祭祖大典商丘火神台庙会中国夏邑长寿文化节中国民权国际庄子文化节中原水城北湖旅游文化节中国宁陵葛天古韵音乐节中国宁陵梨花节 馆藏 中国商文化博物馆商丘博物馆商丘豫东古陶瓷艺术博物馆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睢杞战役纪念馆商丘古城博物馆华夏酒文化博物馆 ●曲艺
商丘素有“曲艺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流入和产生在商丘的曲种名目繁多,有据可查的近20种,如豫剧、豫东调、四平调、祥符调、豫东琴书、豫东大鼓、虞城花鼓等,商丘曲艺作为商丘深厚文化资源中的一支奇葩,其有史可查的载录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葛天氏之舞”,此后,有商代的“桑林之舞”,周代宋国的“杵歌”,汉代的“睢阳曲”,唐代的鼓子词、诸宫调等,使古老的商丘曲艺一脉传承,不断衍变。到明代中后期,形成戏剧、曲艺和歌舞3种艺术形式。 厚重历史: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钻木取火的发源地,中国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六朝古都,“三皇五帝”时期、夏朝、商朝、周朝陈国、周朝宋国、西汉梁国、北宋、南宋、金朝等朝代建都地,中国旅游发源地,中国景区文化发祥地。
思想源头:中国百家争鸣主阵地、中国儒家思想发祥地、中国道家思想发源地、中国墨家思想发源地、中国名家思想发源地。
文化名片:火文化、三商文化、两宋文化、汉梁文化、葛天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孔祖文化、庄子文化、木兰文化、旅游文化、酒文化、授时文化。 商丘共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 世界文化遗产 通济渠商丘南关段(中国大运河)通济渠商丘夏邑段(中国大运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商丘古城圣寿寺塔火神台宋国故城栗城遗址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张巡祠八关斋应天府书院老君堂壮悔堂归德府文庙穆氏四合院木兰祠柘城县孟庄遗址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梁园遗址徐堌堆汉墓群中原二月会议会址大运河通济渠夏邑段遗址归德府城墙史堌堆遗址柘城故城遗址锦鸡园夏朝葛国都城遗址李庄遗址应天府书院袁家山葵丘会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