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两个 很明显是 复制的啊
我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语文吧,想飞 应该是不能了,,但该背的 课文要背,还有论语之类的,,名著 特别是三国。。剩下的 阅读理解 答案吧, 正常都是 衬托什么什么的 与谁谁作比较 之类的 跑不开这些。。。
英语,想飞 ,也难,和语文一样 靠积累。。现在呢,就猛做完型填空 和 阅读理解。。听力,学校肯定有练的。。单选放在最后做,因为都是靠语法,和单词积累。。作文,到时背背一些范文就好。。然后,单词填空 建议买本 天利的联系,一天两篇。。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先买本公式 小手册,,我买的是 “PASS”。。楼主可以自己买。。把所有公式弄懂,记住,懂得灵活运用。。
数学 我建议楼主 买套 天利38套高考模拟卷
两天一份(有精力的话,一天一份。)
不懂的就问老师同学,不要怕问。没什么好害羞的,。
也可以看书
就是先别急着看答案。。
做上10几份之后 你就会发现 其实就是那么几题 那些数值在变化而已。
然后,单选 填空各错一题,大题前3题必拿。
后面的就做第一步就好,。(我们这里考选修的,不知道你们那里考不考选修。如果你们也考选修的话,那选修的14分必须拿下来!!!根本就是送分的!!!)
然后物理。。选择,得拿30分以上。实验题都送分的 。物理大题第一题 必拿 第二题拿第一步,第三题拿第一步,剩下的 可以投降。。
化学 记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还有前36号的元素要熟。。
生物吧。大题 离不开 遗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神经调节,选秀的 都是基因工程。。
最主要的是 别离开课本,多做模拟卷。。
回答完毕 希望对楼主有用。。祝楼主 考好成绩。。
高三理科复习四忌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他们知不足,却不知为什么不足。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记忆和接受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再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
2.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全盘接受。你很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务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对自己没有好处,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务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其实,这些都是好高务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道理的关键地方。
四忌“漫无目标,得过且过”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失去意义;一个高三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目标,那么他就难取得进步。很多同学,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来不知道为自己分别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可是有了问题却不问,有了错误不主动弄清为什么,甚而至于有的同学会认为,做作业是因为老师要检查,任课老师好说话的那门课的作业就少做。这样的同学,很难有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因此而导致他们对一切事情都只会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想在最后两个月里冲上两百分~~呃..不对~~剩一个月了~~
某同志说的是很对的~~要放松,你不放松怎么可能看得进去书呢?你不放松怎么可能静得下心学习呢?所以,要放松~~
想大幅度提高成绩?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语文就不要想了,这没有几年的积累是不可能飞跃的~~那么,其他的科目呢??~
(我是理科的就不分析文科了)
数学:高中的数学,怎么说呢,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题海之后的熟悉和对数学的一种感觉,简单的说,如果你现在对数学还是很生疏,那么补起来会很麻烦,建议用一两天时间力抓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找找感觉,如果立体几何上手快,说明你数学感觉不错,那么就保证每天一到两套高考模拟卷就可以了,坚持一个月最后的成绩应该可以稳在较高的水平~~反之如果立体几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立马放下转攻三角函数,概率等等,感觉稍欠的同学应当保证拿下那些程序化模式化的题目,练习方式同上,每天一到两套高考模拟卷
英语
本人英语其实不好~~高考之前恶补了一下那了个140~~当时相当high..这是题外话..
还剩一个月的情况下要把高英语的话基本就一个办法:题海,不过和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有区别的是,我们这里是有计划的。。以下给出模拟方案,具体时间分配可以按照自己能力酌情分配:分板块专攻,每天20~30分钟阅读,20~30分钟完型填空,保证一天一套模拟卷,然后一星期做200到300道单选(这里的数量是一定要保证的,因为单项选择题将是你记单词词组以及突击语法的最佳途径)至于作文方面,完全不需要练习,顶多在高考前几天针对一些热门题目写几篇范文出来备用
大家应该发现高考英语是很格式化的,也就是说你的绝对英语水平其实并不能代表一个好成绩(这也是为什么我这种人都能混到140的原因)所以这里说的只是一个应考策略,切忌用此方法学习英语。。必然事倍功半。。
物理
物理方面,多是高中的积累,如果硬要在最后关头提高成绩也不是不可能。最重要的一条:牢记所有概念公式,再次重温经典题目(我想每个学校的老师应该都有给学生很多经典题目)熟练或者至少知道力电热声光等等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公式的混合运用。在实施的方面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如果你属于成绩不太好的类型,那么做模拟题背公式是你唯一的选择,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问明白,然后记住!!如果你属于成绩还不错但是每次总会犯那么点错误的人,那么对你而言,此时再做练习题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建议你采用我的方法,背课本(前提是你记忆力不要太差。),虽然笨但是可以彻底加固你的基础,让你在考场上想错都错不了。那么具体是在一个月里分散地背还是集中一两天背完就根据自身条件决定了(我是突击的。。)
化学
化学方面,高中的化学虽然和大学的化学完全没法比,但是相对于其它科目而言已经是一个非常繁杂的体系,需要记忆理解的元素性质,方程式以及实验等等比其他科目加起来还多(当然我说的是理科。。文科忽略。。)那么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把如此庞大的信息梳理清楚,就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了,我这么说的意思是要大家和老师积极配合,我想化学老师应该有发过针对每一章节内容的专项练习卷(就是一张卷子里专门针对一章出题,比如卤族元素啊,烷烃啊 之类的),模式差不多是很多选择一部分填空和试验那种,这些专项练习卷非常重要!!它存在的意义是帮你加深对每一板块的记忆,争取把每张卷子里不明白的地方弄懂,没时间的话可以不用做高考模拟卷了。。之后还是推荐一个笨办法供大家考虑,背课本,目的在于看完专项练习卷之后你应该已经对每一章的重点问题和热门问题比较清楚了,那么背书是为了让你注意到所有的细节,这里的细节包括书中讲的很小的知识点,当然全背过不太可能,有个印象就行了
生物
由于高二一年的荒废我的生物基础很差,所以我的生物是完全凭借突击上来的,那么在这里讲一下生物是如何突击的。
生物和化学在学习模式和考试内容结构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似的,他们都拥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区别在于生物的概念性比例要多于化学,而计算方面相对较少,但是关于染色体和性状比例的计算相当地繁琐。
经验来看,生物丢分主要出现在实验上,化学的实验基本都是从书中直接摘抄下来或者做一些小小的改动,但是生物不同,往往每一张考卷上就是一个全新的实验,虽然那些对象几乎总是离不开果蝇豌豆血友病显隐XY之类。。。
生物的突击重心基本还是要放在专项练习上,在课本方面,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除了一些必看内容剩下的可以放弃了,必看内容包括重点章节的所有细节,其他章节的热点话题,以及书中所有你们老师强调过的或者你们平时做过的实验的所有细节,尤其是数据。。
差不多就这些了
对我来说,毕竟高考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有一些东西实在是想不起来了~~条理性也欠了一点,写到后面尤其是生物的时候又想到了很多可能大家用得上的。。但是很难再插进去了,看了看觉得上面这些作为突击的内容差不多也够了
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课本都是最重要的(英语除外),高考始终是源于课本的。所以心中牢记的课本知识将是你走上考场以后最坚实的基础,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采用一些传统中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理科。。这也是为了应试啊。。
2)对于重点章节,不要忽略任何你觉得可能不会考的细节,此道理同样适用于理化生的所有实验(07年的示波器就害死了一批人);对于一些非重点章节,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精力,知道其中的重要概念和热点信息即可
PS:对于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各位可以参考自己任课老师的态度
3)合理作息,不要熬夜,高考前的一个月每天或者每两天应当至少腾出一小时时间锻炼身体,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同学可以考虑外出散步,一味地趴在桌前只会物极必反,我想大家都明白;反之,过于热爱运动的同学此时一定要收敛,平均计算每天运动时间绝对不可以超过两到三小时,运动过多不仅占用时间更消耗精力
考虑到高考的时间分布,此时一定不要熬夜,如非万不得已,请勿在12点之后睡觉,生物钟的紊乱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