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关于“占卜”的专着,也是后世各种中国占卜术的源头;其中的“卦”和“爻”是用来预测吉凶之符号,由每卦的“卦辞”和“爻辞”都会出现元、亨、利、贞和吉和凶、悔和吝等名词这个观点来看,我们说易经原来就是一部占卜实录之专书,实在不为过;只是它所包含的象、术、理亦还用于其它百家学科的启示或理论根据。周易之系辞上传有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此段可证明易经本身即是一部可以用来占卜以趋吉避凶之专书。易经原本就一本占卜实录,而“预测”则是易经的本原:无论研究易学的目的是什么?若不对占卜有所了解并去亲身体验占卜,就很难理解易学之精髓;故中国易学名家尚秉和先生曾说:“欲学易,先明筮(即占卜)”,尚先生五十多岁才开始学易,他的著作皆是中国易学史上的上乘之作,他之所以能在易学上如此迅速的有所造就,与他一开始就从研究占卜着手有很大的关系。 反观当今易学研究之进展如此缓慢,如此鲜有突破性创见,与很多研究者根本不去研究和亲身体验占卜有重要之关系。卜筮(占卜)原本就是“预测学”,但它的理论意义,却已远远超过了预测本身之价值。占卜也可以说是一种“人体科学”或曰“特异功能”,因通过占卜之研究,即可理解其操作规律与宇宙、大脑及特异功能之操作规律是一致的,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最新的方法论与认识论,而这又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美国国际易经研究会主席,夏威夷哲学系主任成中英教授说:“占卜中包含着丰富的义理和哲学智能,它是古代的预测学,在现代仍有意义……预测也是占卜,是人的需要,也是决策的需要;易经占卜即是预测,也是决策,属于预测决策学范围……” 英国易学专家克巴克特说:“易经……在过去五千年里,千百万东方人用书中的观念来指导他们的决策和追求。男人或女人、皇帝或先知、将军或农夫、富人或穷人,都从书里的实用智能中得到了巨大的帮助。”,但在远古,它并不普及,它仅仅是一本王公大臣用来占卜的圣书”。 用任何一种方法来“定卦”,可说是一种“随机现象”,在古人的心目中,就将这种随机现象所定出之卦看做是“天意”或“神明的预示”。 最近很多人喜欢以“科学”来研究易经,将易经穿上科学的衣裳,而却将易经的传统理论完全抛开,如此一来则易经最宝贵的精华几乎完全丧失。本来科学是带领人们自由地去明白去求新,但如今在科学的最尖端越是越研究就越令人明白,人类所能了解的“人生和宇宙种种现象”之能力是何等的有限,现代科学的一大特征,便是已经理清了我们所不明白的事,可怜的现代科学家们已经被迫站到如同宗教家、哲学家、术数家般的求道者立场了。 有不少学者由于自我心里“抗拒”无知的作祟,便自然生起“强不知以为知”的潜在意识,而贸然地斥拒易经占卜为迷信,其实如果自己完全未曾深入探讨一种学问,便冒昧地指其为迷信,才反为是迷信的最严重者! 的确,科学发展至今并不能预测我们人生与世界的未来更不能解决人生的许多疑问和困难,然而如前述的“超科学”的易经占卜,竟然几千年来就一直在为实用它的人们预测未来并提示如何解决人生的疑问与困难,若说它(即易经占卜)没有很高的准确度与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如何能流传数千年并且“热”到今天还不退呢!?又如何能说它是迷信的,不科学的呢?评论
意义:
尽管这个主题历来都是讨论的焦点,甚至是唇枪舌战的擂台,但是,我想我们仍有必要进行理性客观的再认识。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朋友多多批评。
随着台湾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的强势登陆,“周易”一词继九十年代初以后再次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周易”如何定义?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所谓的封建迷信思想?我想这并非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能概括。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 。我想这话并不无道理。从智慧的火种点亮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不断的探索和认知过程。仰观天、俯察地,数千年的渊源传承逐渐形成了我们华夏民族所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缔造了世界上最灿烂和辉煌的华夏文明。你或许要说这与“周易”何干?呵呵,这个有必要谈谈。
首先,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先人,生命历程的延续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试想在远古,人类的生存本身就是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先人们没有退缩,更没有像我们今天个别人那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而是积极地面对。 冷怎么办?我们的祖先是最具创意的服装设计师,树叶毛皮绝对是低碳先锋;饿了怎么办?先是找野果子充饥,没有了,饿肚子怎么办?想想办法打兽兽,开始荤食主义,生肉吃了拉肚肚生病怎么办?后来发现了火烧过的肉原来很美味;猎物越吃越少而且从小动物打到大动物,怎么办?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呀,开始捕鱼,尝试种植、、、这就是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世世代代的小崽崽儿们,再难也要活着;一代代把生存的经验传下去,不断积累和更新生存的知识,却从来不搞所谓的专利,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的伟大与无私,勇敢和坚强!
再有,我们的先人是最具创新精神和探知追求的。话说到我们的先人,有了穿的吃的,却不会像我们现在的个别人那样没有追求;而是积极地开动大脑,思考!搞点手工工艺品自然不在话下,慢慢的熟悉了周围的一切,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然后又是探知生命的意义,寻找治病的方法;再有就是抬头看星星,真是了不起,那时又没有天文望远镜。 但是前人很努力也很专一,那时人们的心性很平静,自然没有现在诸多的潜规则,因此整个世界和宇宙对于我们的先人们来说无不充满着强烈的探知和追求渴望。
接着,人们通过认知和观察不断地总结和传承经验,不断地拓展思维与认知感官;逐渐的,古人发现了天、地、人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万物孕育随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而变化发展,事物总有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在数千年的探知和社会劳动生产实践过程中,古人形成了自己“天人一体”以及“阴、阳”“五行”等诸如此类高度的人类智慧哲学,形成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体本源文化的核心构建。我们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科技、医学、军事、政治、艺术等等无不诠释着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南宋的儒学大师朱熹说:“《周易》就是一部筮书,无中生有”。我觉得说的恰如其分。《周易》就像一把智慧的钥匙,承载着古人所有的智慧和经验,是解密万物的指导观和方法论。 “筮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卜筮预测, 然而并非单纯简单的预测算卦,其中饱含着无数深邃的哲理。可以说它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为完备最具指导意义的实用哲学典籍。《周易》为群经之首,百科之源,凝聚了古人无数的辛勤智慧结晶。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周易》进行很好的探讨。
第一点,周易研究应该秉承科学理性的原则,作为古代文化学术加以认真研究和剖析。
第二点,周易研究应该撇弃门户之见,求同存异,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杜绝自然学科歧视 。
第三点,周易研究应该去宗教化神秘色彩,秉承客观理性务实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四点,周易研究从业人员应该身先垂范,认真学习、严谨治学,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五点,周易研究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象数与易理的辩证和统一。
第六点,周易研究应该不断推向学术高层次领域,真正使其造福社会大众,摆脱低级庸俗末流。
第七点,周易研究特别是术数应用研究应该走正规化现代化道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索认知周易与外在事物的联系。
第八点,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尽快拟定行业资格认证标准,建立周易研究行业有效合理的社会监管机制,坚决抵制、严厉打击打着周易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搞封建迷信活动、搞个人神化崇拜等愚弄民众的极端行为。
以人为本
骗人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