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埃及象形字是由一位叫图特的古埃及神创造的。这位神是人身鸟头,他左手拿着书板,右手执笔书写。
古埃及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前,一直使用到公元3世纪逐渐被当时流行的科普特文字所代替,最后被阿拉伯文化所征服而消失。埃及象形文字已成为无 人知晓的历史陈迹,然而,罗塞达石碑却成为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
一、发现文字
1、1799年8月,远征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在尼罗河口附近的罗塞塔城郊挖掘战壕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长115厘米,宽73厘米,厚28厘米。碑上刻有3种内容相同的文字,上半部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世俗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
2、1802年4月,斯蒂芬·韦斯顿首先将古希腊文译成英文,同年,法国学者希尔斯特和瑞典学者阿克伯来研究出世俗体文字中的代名词和物主代词。此后,英国学者托马斯·扬找到了石碑中3种文字的联系,并 解译出世俗体碑文的大部分意思。
3、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08年对石碑3种文字进行对比研究,首先破译出象形文字中的“托勒密国王”的名字,并把其表音符号用罗马音符标出,以此为楔子经过一年多的钻研,终于揭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奥秘。
4、1890年代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
二、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
1、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正真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
2、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
3、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
4、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
5、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扩展资料: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
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
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埃及象形文字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即埃及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用在教堂内的古埃及文字。后来被欧洲人称作Hiérpglyphe——这是希腊语“神圣”与“铭刻”组成的复合词,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图特(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古埃及语属于闪-含语系埃及-科普特语族。这个语族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就是我们见到的象形文字所记载的语言,到大约4世纪,它演变为科普特语。现在,科普特语还用在宗教仪式上。
发现文字
1798年,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这场对尼罗河谷的出征可谓损兵折将,然而,却使世人得以重见歌珊地湮没2000年的珍宝。法国远征军先在开罗的一处神庙附近发现了后来被称作“埃及艳后之针”(Cleopatra’s Needle)的方尖碑 。随后在1799年,法国远征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附近,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武石碑,碑体为磨光玄武岩,上面刻着三段文字,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希腊文组成。学者们大胆假设:这是同一篇文献的三种文字版本。而其中希腊文为所人们认识,在正确地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由此,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便拉开了它的序幕。
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商博良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
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于在纸草上书写。但是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圣书体和世俗体。
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正真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虽然这种文字系统尽管复杂但却合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即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一个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前面引用的是英文作者的看法,可供参考。
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前王朝时期
(前3500-前3050) 蝎王(King Scorpion)
偌卡 纳尔迈(King Narmer)
古朝时期
(前3050-前2686)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美尼斯
迪尔
瑞内博
德闻
安迪耶布
瑟么凯特
伽阿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凯姆威
瓦迪耶
塞尼德
泊西布森
塞凯密布
卡塞凯姆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 2650 - 2630)
左塞( 2630 - 2611)
斯奈夫鲁( 2611 - 2603)
卡巴( 2603 - 2599)
胡尼( 2599 - 2575)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鲁(2575 - 2551)
胡夫(Khufu (Cheops) 2551 - 2528)
拉迪耶迪夫(2528 - 2520)
哈夫拉( 2520 - 2494)
尼布卡二世
门卡乌拉( 2490 - 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2472 - 2467)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乌塞尔卡夫( 2465 - 2458)
萨胡尔( 2458 - 2446)
尼夫里尔卡尔(2477-2467)
赦普塞斯卡尔(2426 - 2419)
尼夫日夫尔(2419 - 2416)
尼乌塞尔( 2416 - 2392)
门考胡尔( 2396 - 2388)
杰的卡尔( 2388 - 2356)
乌纳斯(2356 - 2323 )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2323 - 2291)
佩皮 珀辟一世(2289 - 2255)
莫润尔一世(2255 - 2246)
佩皮二世(2246 - 2152 )
莫润尔二世
尼托克丽丝王后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尔
尼夫考尔
尼夫考胡尔
尼夫里尔卡尔二世
第一中间期(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
莫里卡尔
伊提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2074 - 2064)
伊涅特夫二世(2064 - 2015)
伊涅特夫三世(2015 - 2007)
尼布赫泊特尔
门图霍特普二世(1986 - 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1956 - 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1944 - 1937 )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门内姆哈特一世( 1937 - 1908)
森乌塞特一世( 1917 - 1872)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1875 - 1840)
森乌塞特二世( 1842 - 1836)
森乌塞特三世(1836 - 1817)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1817 - 1772)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1772 - 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1763 - 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
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
第二中间期(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 IV)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
汗杰(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
耐夫侯特普一世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
艾
耐夫侯特普二世
塞斯
亚库赫
基安
阿波比一世
阿波比二世
艾纳斯
亚考班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 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叟伯克沙夫
安特夫七世
塔阿一世
塔阿二世
卡莫西斯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帝国(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阿赫摩斯一世(1539 - 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 1514 - 1493)
图特摩斯一世(1493 - 1481)
图特摩斯二世(1481 - 1479)
海特西朴苏特(1473 - 1458)
图特摩斯三世(1479 - 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1427 - 1392)
图特摩斯四世(1392 - 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1382 - 1344)
埃赫那吞(1352 - 1336)
斯门卡尔上(1337 - 1336)
图坦卡蒙(1336 - 1327)
阿伊(Ay (1325 - 1321)
荷伦希布(1323 - 1295 )
第19王朝 (前1293-前1185)
拉美西斯一世(1295 - 1294)
塞蒂一世(1294 - 1279)
拉美西斯二世(1279 - 1213)
莫尼普塔(1213 - 1203)
阿门麦遂(1203 - 1200)
塞蒂二世(1200 - 1194)
斯普塔(1194 - 1188)
塔沃斯塔王后(1188 - 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1186 - 1184)
拉美西斯三世(1184 - 1153)
拉美西斯四世( 1153 - 1147)
拉美西斯五世( 1147 - 1143)
拉美西斯六世(1143 - 1136)
拉美西斯七世(1136 - 1129)
拉美西斯八世( 1129 - 1126)
拉美西斯九世(1126 - 1108)
拉美西斯十世(1108 - 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 1099 - 1069)
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苏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侣王
小王国
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沙巴阔(712-698)
摄比特库(698-690)
塔哈卡( 690-664)
坦沃塔玛尼( 664-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萨姆提克一世(664-610)
尼科二世
阿玛西斯(570-526)
萨姆提克二世(610-595)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冈比西斯(525-522)
大流士一世(521-486)
薛西斯(486-466)
阿尔塔薛西斯(465-424)
大流士二世(424-404)
阿米尔泰乌斯(404-399 )
哈克里斯(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380-362)
杰德霍尔(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360-343)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343-338)
阿尔塞斯(338-336)
大流士三世(335-332 )
希腊王朝(前332-前30)
马其顿王朝(前332-前323)
亚历山大大帝(332-323)
菲利普(323-316)
阿黑大由斯
亚历山大四世(316-304)
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
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二世
托勒密十二世
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
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托勒密十三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托勒密十四世(恺撒里安)
罗马王朝(公元前30-公元395)
公元前30年,渥大维(Octave)征服埃及。不过从公元前59年开始,埃及其实已是罗马的保护国。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埃及在联合国成立后独立。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498.htm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后来被欧洲人称作Hiérpglyphe——这是希腊语“神圣”与“铭刻”组成的复合词,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图特(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古埃及语属于闪-含语系埃及-科普特语族。这个语族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就是我们见到的象形文字所记载的语言,到大约4世纪,它演变为科普特语。现在,科普特语还用在宗教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