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观点:“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为古文名,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前去问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远。”另一两小儿辨日图片个小孩子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太阳像一个车盖,正午时就像一个圆口器皿,这不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十分凉爽,正午时像手伸进沸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的道理吗?”孔子没有办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一个认为早上离人近,一个认为中午离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