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已经成为矿山最活跃、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矿山地质环境加剧变化的“催化剂”,愈来愈显著地影响着矿区地质环境,这种影响一旦超出了矿区地质环境容量,就会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产生累积性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从而破坏人-地和谐关系,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迫切要求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业健康发展,这就催生了一门专门以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交叉学科——矿山环境地质学。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依据其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向高度分化或高度集中两个方面前进。矿山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而成的一门以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1980年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提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宣言,标志着环境地质学的兴起。20 多年来环境地质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其广泛的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王思敬(1995)认为初具轮廓或正在发展中的分支学科,主要有环境水文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灾害地质学、城市环境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等,以上分支学科,虽然研究内容部分交叉,但都能自成体系,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刘传正在其《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1995)中提出了矿区环境(工程)地质的概念。张永波在《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2001)一书中指出矿山环境地质是介于矿山地质学与环境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刘起霞在《环境工程地质》一书中指出,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矿山地质作用导致的有害或灾害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规律和内容,对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进行预测研究,提出对策,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刘广润院士在环境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图中(2003),确认了矿山环境地质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无论矿山环境地质(学),还是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都应属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是矿区人为地质作用或称矿山地质作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