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的菌菇一个月没浇水,还能活吗?

2025-03-31 15:30: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只要没有干,就能活,

回答2:

栽培平菇经常出现栽培后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等现象,致使生产失败,降低了生产效益。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研究总结出了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一、菌种不孕 平菇的子实体是由双核菌丝体形成的。生产中使用的菌种若是未曾配对的单核孢子或其生长的菌丝,就会造成不出菇或产量较低。所以在生产前要做好菌种出菇试验,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经济损失。
二、菌种混杂不出菇 菌种不纯,掺杂其它菇种或不同温型菌种混为一体,互相抑制与栽培环境不适应难以出菇。在生产中一定要使用优良菌种,保证菌种纯度,防止菌种混杂不出菇影响栽培效益。
三、栽培季节与品种温型不适应 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之分。中、低温型的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不能再分化子实体。在低温季节种植高温品种也会推迟出菇。平菇生产中要慎重选择品种温型,在栽培前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当 平菇是通过菌丝分解栽培料来获得营养物质。在栽培料中要用适宜的碳氮比。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C/N以40∶1为宜。当氮源浓度过高,C/N值偏小时,就会影响正常出菇。当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于40%时,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生产中要合理配制栽培料,为平菇生长创造适宜的营养条件。
五、光照、通气不良,发菌不好,难出菇或不正常出菇 平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时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低的氧气压,可以在半嫌气条件下生长。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应高于0.5%,缺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有时在菌盖上产生许多瘤状突起。所以,生产中在原基分化时期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并且适当通风增加氧气量。如果栽培料面菌丝长成老菌皮,长时间不出菇,说明料面板结,应尽早用小铁耙等在料面菌皮上进行浅层抓挠,深度不要超过0.5厘米,这样可以促进菌丝尽快扭结、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