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造句:
一、她几次想打退堂鼓,但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却又不忍心了。
二、打退堂鼓的做法是不对的。
三、现在我不能打退堂鼓了,zaojv。com但我后悔自己参与了这个项目。
四、在工作和事业上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五、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戏曲中的含义
戏曲中,退堂鼓与升堂鼓相对。
升堂鼓、退堂鼓是两种点。由堂鼓和小锣分奏合成,堂鼓为令。升堂鼓用于府县官员坐衙之前,退堂鼓用于公毕之后。升堂鼓,以三击为令,旧有大字:"奉王命"。退堂鼓以四击为令,大字是:"谢主隆恩"。这些大字只是为鼓令找个依据,亦好区别升、退堂。
此点子可分两截使用:头一小节多用于监斩官来到刑场之前,意味着行刑时刻未到,它是以鼓打两击为令,大锣打帮,连打二遍,名曰催命鼓。第二小节鼓重击为令,锣打光并掐音,意味着斩刑已施,给观众以人头落地之感,第二小节不单独使用,它与第一小节合并为监斩鼓。
鼓为令,锣打帮拟更鼓声,名曰更锣。一更、三更多由鼓、锣分着打,三、四、五更既可分着打,又可与堂鼓齐奏,四、五更以齐奏为多用。舞台上表现时间为深夜时,以堂鼓独奏,称为更鼓。更鼓用于表现人物在夜间活动的舞蹈动做中,称为哑边,这是根据舞蹈术语走边而得名.打罢五更之后再起更鼓时,则以击打鼓帮作终止,称其为亮更,表示天明。
以上所谈升堂鼓、退堂鼓、监斩鼓、更锣,是传统戏中留传下来的特殊形式的"单击"。
意思是: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一般用作成语时可以用:打退堂鼓来表示。
相关成语:打退堂鼓
[成语解释]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典故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近义词]半途而废、畏缩不前、知难而退
[反义词]勇往直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半途而废
[成语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近义词]功亏一篑、有始无终、浅尝辄止
[反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不干了的意思。退堂鼓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退堂鼓是一种退缩的行为,反映出这个人的不自信。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就做好,不中途放弃。
说一个人没有主见,自己做事不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