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影视剧中会发现一个场景,一个大臣犯了大事,或者触怒了皇帝,皇帝发火了,于是下旨让这位大臣发放宁古塔,其实历史上,在清朝这种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犯了错,言辞冒犯了天朝威严,一般皇帝会龙颜大怒并下令“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还有的大臣宁肯自杀自尽,也不愿意去宁古塔,为何清朝官员如此害怕被发往宁古塔呢?这种刑罚有多可怕?
首先我们看下宁古塔的客观环境条件,宁古塔并不是一个塔,它是个地名,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当时清朝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宁古塔的气候十分恶劣,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苦寒之地,而且当时也没有空调羽绒服之类的保暖设施,冬天的时候能冻死很多人,到了夏天,周围有大量的蚊虫,又让人无法忍受,可想而知,能有多么难熬,一般朝廷大臣都是文弱书生,或者养尊处优惯了,一旦去了那个环境,简直就是活受罪,恐怕会染一身病,也只剩下半条命了。
而且去宁古塔还不只是气候恶劣,更让人难熬的是要徒步,不是坐马车去,而是要徒步前进,大概要走一千多里,还不是轻装上阵,大多都是穿着囚服和戴着铁链子,搞不好还得忍受押送犯人的衙役的拳打脚踢,因此多数人还没走到宁古塔在路上就倒下了,因此能够到宁古塔那就是九死一生。
其次去宁古塔不是为了消遣的,是去干劳力活得,每天都会开荒种地、被逼着修桥修路,那些官员根本受不了这份苦。而且一旦去了宁古塔,地位就是相当于奴隶,子子孙孙都不得翻身,因此很多官员大多害怕去宁古塔。
发配犯人去宁古塔这样的事情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直到清朝灭亡前还有人被流放那里,这也是封建皇权统治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