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
橡树则显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此诗运用了抒情主体拟人化这一表现手法。抒写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又独辟蹊径,不直接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而用了一连串精妙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反衬木棉的种种品格、信念和抱负,接着从心理和性格上加以刻画,这样就从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
在艺术表现上,这是把反映式变为表现式的写法,显得更为浓缩、凝练、概括、集中。另外,诗人改造了传统的赋、比、兴的手法,避开了铺叙,加入了现代诗常用的内心独白方式,更易表达抒情主体的主观感受。(《文学欣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橡树
/小停顿,//大停顿 ()轻【】重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