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和孩子一起立规则
很多情况下,惩罚之所以对孩子没效果,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愿接受,简单来说就是不服。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立规则,并且制定好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明确行为与自己需要承受的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自我控制、管理自己的行为。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的规矩。这种提前知晓惩罚的做法,比家长临时对孩子做出惩罚,会更令孩子信服,并愿意配合。
二、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认识到错误后,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才是减少类似问题的关键。当孩子犯错误后,给孩子指出一条路,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对自己错误的行为印象深刻,还会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优化的方法。
三、好的教育应当是唤醒,而不是驯服
孩子在学习中的任何错误,都不可以用惩罚的方式来纠正。我们要用奖励正确行为的方法,让孩子的正确行为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惩罚孩子错误的做法,让孩子学会正确行为。我们要把指出错误,变为成就期待。好的教育,应当是唤醒,而不是驯服。总用惩罚管教孩子,本质是在提醒孩子他多么差劲,会削弱孩子成长的动力。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就唤醒孩子心中那个“好”的自己,用启发和信任代替惩罚和怀疑,向他表达一种积极的期待,孩子便会逐渐朝着这个“好”的样子靠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即便是惩罚孩子,也一定要建立在给予爱和安全的前提下。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剥夺孩子的爱,也不是为了吓唬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孩犯了错误,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主动去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听孩子解释,我们自己都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孩子当然也有。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问原由地对孩子发脾气,更应该静下心来听孩子解释。如果是偶然性过失,父母要原谅孩子,并帮着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孩犯了错误不要总是批评,要询问孩子原因,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然后去改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