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传习录两遍,也看过一些王阳明(守仁)的故事。阳明公思想核心就是“心即是理”。这个理解起来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其实每个人只要倾听心中的声音,便可得真理。很多人时候,人总是明知道这样做不对,还是去做了。这也是南怀瑾先生说的,想的过,忍不过。怎样学习呢,读一次,放下来,有一些经历之后再看。这种没有捷径,急不得。学习古文哲学是很烦人的,要看很多次,隔一段时间看一次,慢慢才能有感觉。这个是我个人的学习感受吧,分享一下,呵呵
核心思想:格物致知
学习方法:龙场顿悟
不是很懂,因为学这些枯燥的哲学理念是非常无聊的事。只知道一些核心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全属个人见解。
现在读不懂,难以理解的话,可以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看法逐渐的转变和成熟,慢慢地领会其中的一些道理。一步到位是很困难的。可以先从现代出版的有注释的老子哲学、孔孟哲学等等著作学起。王守仁本人也是先遍读四书五经,以及程朱理学,才慢慢的发展、悟出属于自己的理论。
首先,“心学”不是唯心主义哲学。
核心内容:知行合一。
全面批判宋朝以来的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思想。人既是天,天既是人,天人合一,激发人的本性和潜能。而程朱理学认为,天和人是分开的,对立的,人必须服从于天。这是束缚人的思想,封闭保守禁锢的理念。
心学和理学的最根本差异就是一个开放务实,一个封闭保守禁锢务虚。心学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提倡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以为圣人(程朱理学讲的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出过程颐和朱熹两个圣人),讲究个人的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一“致良知”。
心学在明朝中期出现,并不断发展,以后又分出一些诸如“泰州学派”,“浙东学派”,“浙西学派”等等的学派,都是王守仁的理念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而后得出的结论。这些导致了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思想解放潮流,民主思想,科学技术,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一时期全面开花,社会迎来了重大的进步,杨显祖、徐霞客、徐光启、方以致、黄宗羲、唐顺之、何心隐、徐阶、宋应星、王世贞等等一大批进步人士都是心学传人或者或多或少受到心学影响。
但是传统保守的程朱理学仍然具有相当的地位,万历末期,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东林党开始全面抵抗“心学”的浙党。东林党在政治斗争中获得完胜,心学由此在政治上开始衰落,但是民间却依然繁盛。
满清入关后,对“程朱理学”之外的理念实行全面封杀,中国迎来了思想哲学史上的彻底黑暗时期。“心学”被彻底封杀,清朝中期的乾嘉学派又一次牢牢的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不过到了清朝晚期,随着外来思想的不断涌入,心学慢慢复苏,清末民初的一大批进步人士,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等等都受到心学的影响,进一步促成“五四”新文化运动。
1人与天同在而参乎天地
2应该从此一脉络入手,比如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而且着生对宋朝学术体系的了解。
儒家的
【问题一】核心可以借用佛教的四个字归纳:“相由心生”
核心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用稍微科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世界的一切都是你脑海里的思维折射。如果你人没了,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没了。
【问题二】
正确的方法是结合儒家,佛教的唯心主义路论来研究。
正确的途径是到正规的大型书店买书,去大型图书馆借书。大一点的大学的哲学院图书馆和大一点的城市的图书馆一般比较齐。这种人文类的书籍最齐全的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一般太专业的冷门书网上没有)
正确的方式是作为一项课题(如果你精力不够,可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最好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把自己绕进去了,不要把自己研究成疯子了,我身边有几个主观唯心主义学者已经疯疯癫癫的了,经常幻听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