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扩展资料:
刘禹锡与白居易同岁,他们俩的遭遇颇为相似,都是几经挫折。刘白二人仕途都不够顺畅得意,又是同样的文采风流,正所谓惺惺相惜,他们于相互酬唱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刘禹锡和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一对行路人。刘禹锡和白居易合称“刘白”,一个是“诗豪”,一个是“诗魔”,两个人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想为朝廷效力,可惜最终都是壮志未酬,被贬为司马。
他们没有因为对方仕途的浮沉,境遇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态度,反而是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灵魂紧紧的依靠在了一起,经常通过诗文来彼此安慰,成为挚友。
刘禹锡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主要针对专横的官僚集团,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参与改革的官僚士大夫全部受到了处置,被称为是“二王八司马”,刘禹锡就这样被贬为了“朗州司马”。
在他被贬的时刻,一直都和白居易有着书信来往,白居易对刘禹锡受到的折磨表达着无限的同情,他恰巧也处在人生的低谷里面,彼此互相抒发着对于人世的慨叹。
那些艰苦的岁月,也正因为有了彼此的照应而显得没有那么沉重。而这两首诗,就是他们真挚的感情最好的见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
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6, 28.刘28。刘28。
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