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审美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
概念的提出: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所谓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美术作品的原形都是现实世界,即使不是对景写生的作品也是现实世界的再现,画家通过自己的审美意境将现实世界再加工产生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