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是怎么送信的呢?

古时候的人用信鸽传书,信鸽是怎么做到的呢?
2025-04-08 20:03: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的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头部就会产生一个均匀的附加磁场。当电流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在阴天放飞的鸽就会向四面八方乱飞。这表明: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那么鸽子又是如何靠地磁导航呢?
有人把鸽子看作是电阻1000欧的半导体,它在地球磁场中振翅飞行时,翅膀切割磁力线,因而在两翅之间产生感生电动势(即感应电压)。鸽子按不同方向飞行,因为切割磁力线方向不同,所以产生电动势的大小就可以辨别方向。但是试验表明晴天放飞时,附加磁场并不影响它的飞行,这说明地磁并不是它的唯一的罗盘。原来,鸽子能栓测偏振光,在晴天它能根据太阳的位置选择飞行方向,并由体内生物钟对太阳的移动进行相应的校正。必须说明一点的是,当电流逆时针流动时,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它都能飞回家。
研究信鸽归巢定向的理论。

信鸽千里飞归老巢,不是光凭主观欲望所能达到,还要凭借其生理中的某一机能。为了提高信鸽的归巢性能,作为仿生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家和养鸽家对信鸽从千里以外的异乡客地能飞归老家的机能,作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各自的实验,提出了多种导航论说,诸如“太阳导航说”、“地磁导航说”、“天体雷达导航说”、以及各种感觉导航说,还有一种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导航说。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鸽子体内有一种“罗盘”或“指南针”似的物质。那末还必须有一种“地图”似的物质。那么什么是鸽子的导航“地图”呢?众说纷纭。最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肯尼斯.艾布尔夫妇研究发现,候鸟是用自然光确定迁徙方向的,信鸽界对此颇感兴趣,能不能从中找到信鸽导航“地图”呢?有待于研究深化。

太阳罗盘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此说是出自德国浦来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鸟类科学家卡玛,他发现鸽子拥有“太阳罗盘”,从而能见到太阳为基础罗盘。他认为,地球整日不停地绕着,鸽子依靠它体内的生物钟能正确校正时间,测量移位和方位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定向。
地磁罗盘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直接借地球磁场导航。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后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入微小无害的电流,可以控制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上面安放的电池方位,通过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在无阳光的天空中,线圈朝南去向的鸽子会飞向自己的家,而线圈朝北去向的鸽子,就会向着偏离自己家的方向飞去。一旦有了阳光,它们就不会上这个当了。由此,鸽子在有太阳时,它们以太阳为罗盘仪,否则就以地球的磁场为罗盘仪。但是鸽子身上究竟在哪个部位对于磁性有敏锐的感应力?至今仍是一个谜。

电离层在磁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与现代无线电通讯原理一样。发射台将讯号发射到50高空公里外的电离层中,接收台从电离层中接收讯号,这样就使通讯距离比直接发射200公里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信鸽导航原理也如此,巢地磁场通过无线电信号削弱,甚至接收不到;太阳黑子活动强烈时,无线电也会失去联络。以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现象与信鸽归巢对比,补充完善了旧有的地磁导航学说。这一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赛鸽家汉森,他经过多次实验,采用否定-归纳方法,对已有的导航学说进行质疑,然后补充,完善被推翻的在磁导航理论。

遗传基因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性能与候鸟一样,是一种生理本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创立这一学说是本世纪30-40年代原苏联的一位养鸽者。他在天鹅饲养场工作他发现原是候鸟的天鹅,在人们饲养下经过几代繁殖后,改变了其南迁北徒的习性。他在秋天把天鹅带到离训养场100公里以外,乘野生天鹅群飞过时放出,它们不仅没有随群南翔,反而北归回到饲养场。他据此得出结论,候鸟春向北去,秋往南归,纯属生理本能,是千年百代遗传变异的结晶。而信鸽则经人工培养后经过几代即可完成。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