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运动,每天只想蜷在沙发上睡懒觉或看电视?这也许是天生的!人们常用“沙发土豆”形容懒人,因好吃懒动变得痴肥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主观意志上对自己的放任。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懒惰或由基因决定,而非人的主观意志可控,某种基因突变会导致人出现不爱活动的倾向,从而导致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目前科学家已经锁定了这一基因,而针对这种由基因突变带来的懒惰怠动,有药物可以医治。日前,记者联系采访了主导该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巍,请他为读者详细解读。
“沙发土豆基因”导致懒惰
近日,包括《每日邮报》在内的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中英科学家在大脑中发现了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突变,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锻炼,更容易发胖及导致健康问题。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研究人员所做鼠类基因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影响鼠类运动活跃性的因素中,遗传基因所占比重大约为50%。科学家将这些基因称为“懒惰基因”。李巍表示,这次中英团队的研究结果是国际上首次锁定导致懒惰以及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具体致病基因。它就是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D6S1009位点旁侧的SLC35D3基因,这一基因被英国媒体形象地称为“沙发土豆基因”。
出血小鼠大脑中
发现“懒惰基因”
研究团队是如何发现这一基因的呢?李巍告诉记者,2007年,他与美国的实验室的合作研究中发现,有个小鼠品系发生了SLC35D3基因的突变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出血时间延长。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对这个基因的具体功能进行的研究报道。
研究人员发现,发生SLC35D3基因突变的小鼠,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缺陷,可导致基底神经节纹状体中的多巴胺I型受体的膜运输受阻,使得许多多巴胺受体滞留在细胞内,信号通路受到损害,导致小鼠运动量减少和能量消耗少,从而引发肥胖症。
除了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外,研究小组还与青岛大学医学院等临床单位合作,对近400名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中国成年人进行筛查,在两名患者中鉴定出SLC35D3基因的突变。而在不肥胖的人中,这种基因突变则没有被发现。
为部分“天生胖”
和“天生懒”者正名
李巍告诉记者,英国媒体所谓的“沙发土豆基因”的发现,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它使得肥胖症在归类上从以前的代谢疾病扩展到一种精神行为疾病。这一研究结果被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后,有网友打趣说: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懒了,原来我是天生的!李巍介绍说,肥胖症的发生存在遗传因素,这一点科学家都有共识,不过,科学界已报道与肥胖症相关的基因位点有150多个,但目前只有十个左右的导致肥胖的基因及其发生机制得到确认。而SLC35D3基因并不能解释所有肥胖症患者的发胖,这个基因起作用主要表现为使人懒得活动。李巍指出,通过这个研究,人们将会发现一些人在别人眼中的懒并不应归咎于其自主行为,因为其SLC35D3基因发生了突变,是基因影响了其行为。
可根据基因
个性化治疗肥胖病
李巍指出,现代医学强调个性化,人类基因组测完之后,就进入了个性化医疗时代;如果这部分人群能够通过基因筛查,知道自己是天生不爱运动型,那么,理论上,是可以拥有一个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未来医学治疗会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组成,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李巍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医生辅导鼓励,依靠患者自己的意志去坚持运动减肥,如果仍不行,特别肥胖的人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用于改善多巴胺受体受阻的药物,使其重新恢复功能,以减轻其肥胖症状。李巍主导的这项研究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懒病是可治疗的。“在我们给小鼠注射一种可以对多巴胺信号传输系统起作用的药物后,基因缺陷导致的症状被克服了,小鼠变得更加积极好动,体形也瘦下来,血脂、血糖等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小鼠的水平。”
参考文献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31/11/200041_365140480.shtml
应该特有一部分吧
好像有点这个原因,后天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