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林校)简介

只要北校区的地理位置等只关于北校区的信息。不要全院的信息
2025-04-02 22:30:3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凌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创建于1934年和1943年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及创建于1953年的原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三校组建而成,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1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三十一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2003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
学院坐落于闻名中外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丰硕,科教人才济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被誉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绿色硅谷”,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
学院占地面积1461亩,分南、北、西三个校区。其中校园占地861亩,扶风教学实训基地600亩,校舍建筑面积26.4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4.9
万册。拥有各类综合实验(训)室56个,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50个。其中“彬县基地”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80万元。学院现设有农学、水利、林学、机电、动物工程、经济管理等六系和基础课、“两课”、体育等三个教学部,开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筑工程技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园林工程、环境艺术、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技术、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应用英语等38个高职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生物技术及应用2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林工程、水利机电设备及自动化、动物医学与动物养殖、经济管理等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和计算机软件工程为二年制试点专业,形成了以农、林、水为主,理、工、经、管等多专业交叉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学生9541余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75名,其中,专任教师421名。专任 教师中教授13名、副教授120名。全国劳模、优秀教师9名,有突出贡献专家5名。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院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和参与的科研课题176项,教学研究课题82项,教师主、参编教材178门。先后与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项交流与合作。有200多名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考察、参观、讲学和进行文化交流,学院还承担了中德林业职教合作项目和中比农业职教合作项目。派出留学访问、进修研读科教人员30多名。学院创办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等刊物。学院设有国家教育部、农、林、水三部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省农村能源培训基地、建筑工程预算员资格考点,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
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AB级考试等考点,为学生获得“一书多证”实现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曾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余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农、林、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三新两高”(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办学思路、新的运行机制和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办学)的要求,学院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按需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大力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建设和发展步入了崭新的阶段。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 “文明校园”、
“花园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科教兴村先进单位”。
面向新的世纪,学院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该院建成一所高职特色鲜明,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2:

生态环境工程系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已有67年办学历史的陕西省林业学校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
生态环境工程系现有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城市水净化技术等6个专业,在校学生1300名。有专业实验室13个,仪器设备总值600余万元;校内、外实训基地15个,功能完备,能很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生态环境工程系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素质”教师占76%;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者18人。
生态环境工程系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实践以核心职业能力塑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有较强创新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生态环境工程系把改革创新作为系部发展的原动力。每个专业都建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改革与指导委员会。
本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05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优秀专业;《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艺术》两门课程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制作的《园林规划设计》多媒体课件获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2006年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自然科学在研项目13项,教育科学在研项目8项。2007-2009年承担着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中国家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工程系将“规模适度,改革有成,实力更强,质量一流”作为奋斗目标。全系师生将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优良传统,矢志努力奋斗,为国家级示范性学院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