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传统节日
羌历年
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亢,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
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
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祭山会
也称敬山节、祭天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
较普遍为(农历)四月十二。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男子和未婚妇女参加,他们身着盛装,携各类精美节日盛宴酒食,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祭礼由释比或年长威重者主持。祝词颂毕,杀牛、羊、鸡献天神、山神、树林神,燃柏香枝,然后再颂吉祥词,并集体还愿许愿,再给各自许愿还愿,此仪式需长达几小时乃至一天,众人皆叩拜不起,惟有释比或主持者可以活动。
最后盟誓村规民约、祖宗传统后,集体呼号,鸣枪欢呼,欢宴唱歌跳舞直至尽欢而归。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给全体人员。
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习俗活动
领歌节
羌族节日习俗。主要流行于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沙朗。她看到人间的男子总是愁眉苦脸,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来到一个海子边唱歌跳舞。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引来了许多妇女,她们跟着唱跟着跳。
从此,每年这一天,沙朗都到海子边来教妇女们唱歌跳舞。荒淫的寨首想霸占沙朗,沙朗在妇女们的帮助下回到了天庭,从此再也没有到过人间。人们十分怀念她,便于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到海子边唱歌蹯,渐渐形成了领歌节。
早晨,妇女们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大姐的率领下,带着祭品和食品,来到寨子附近的海子边,向沙朗敬献供品,祈求庇护。然后,围成一圈,手牵手跳起沙朗舞。黄昏时,妇女们踏上归程。到家后,男人们忙着向她们讨教唱歌跳舞的技艺。
牛王会
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人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妇女节
也叫传歌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起连续4天,由男人做饭带孩子,妇女先到神山石塔沙朗女神处祭礼领歌,后野餐至黄昏而返。是夜家家户户备酒宴迎请妇女们挨户传教从神女处领回的歌舞,通宵达旦,直到第四天全部人家学会方休。如当年此寨死了50岁以下妇女,则志哀不举行活动。
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习俗活动
三月三
已婚妇女每年三月三日敬娘娘菩萨,求神赐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三月十二
每年三月十二日,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丰收,并忌路一天,禁止过往行人进村寨,这天称为“青苗会”。
七月七
未婚妇女每年七月七日要做“巧牙会”。即邀约邻近的姑娘们,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十一月一
每年十一月一日,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这天,全寨的耕牛休息一天,所以又称“牛王会”。
山王会
“山王会”是祈求山王菩萨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做会时,要宰一只羊。山王会的会期各村寨不同。
观音会
“观音会”,一年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寨内大小人口平安。
川主会
“川主会”,每年六月二十四,以寨为单位举行,祭奉川主。当天全寨休息,穿新戴花,唱歌跳舞,大办宴席,是规模最大的庙会。
祭天会
传统每年统一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后来由于受汉区的影响,六月二十四日合并祭天会、玉皇会、川主会,规模十分宏大,常常有跳神活动,人数数百至上万不等。还有妇女敬神节与汉传娘娘会合并进行,内容与妇女节不同,以敬神和娱乐为主,皆为妇女参加。
羌族的风俗习惯注意事项:
(1)祭祀禁忌。祭山大典为该族最隆重的祭典,又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祭祀旨在求山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繁盛、天下太平。在祭祀期间,严禁入山采樵狩猎。羌地入夏常干旱,故祈雨为该族另一经常性宗教活动。祈雨前须搜山,即禁止任何人上山砍柴、挖药或狩猎。未婚妇女不许参加搜山祈雨活动。搜山中若发现违者,予以谴责和痛殴,直到流血乃止。族人非如此不足以取悦天神,否则祈雨无望。
(2)产忌。家中猪产仔时要在门上拴竹篾条,孕妇禁扯之,否则胎儿会死。若遇母猪或大牲畜产仔,3日内有孕夫妇禁入产棚。忌产妇在堂屋临盆,须到房屋的最低层分娩。产妇未满月不得入灶房,否则会开罪于灶神和家神菩萨;亦忌见生人,怕生人将鬼带来。
(3)丧期禁忌。家有死人,行葬礼5天内忌与外人来往。丈夫刚死的寡妇,须围青苗菩萨转几圈,以木梳梳头,方可与他人见面。
(4)生活习俗禁忌。忌触动铜镜、海螺壳。因小孩素日多佩带铜镜,帽上钉海螺壳,用以避邪。若生人触之,会冒犯神灵,于小孩不利。忌生人入病人居室,其禁忌标志为门前放一板凳。忌带草帽进屋,认为草帽招鬼。忌将筷横于碗上,忌倒扣酒盅,因敬鬼仪式上才如此。农历大年初一忌大声叫骂,并须将火钳、菜刀、绳藏起,因为这些东西为不吉。此外,该族还有锅庄忌等
羌族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
“羌族的节日习俗: 1、传统节日 羌族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羌族的传统节日
羌历年
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