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某种地震烈度的地震的简称。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分为一到12度,表明地震的破坏程度由小到大。 地震烈度按类型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基本烈度、众值烈度及罕遇烈度。 其中众值烈度又称常遇烈度或多遇烈度,是该地区出现频度最高的烈度,相当于概率密度曲线上峰值时的烈度,故称众值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烈度:在设计基准期内,遭遇大于基本烈度的大烈度震害的小概率事件还是可能发生的。随着基本烈度的提高,大震烈度增加的幅度有所减少,不同基本烈度对应的大震烈度的定量标准也不应相同。可粗略地将50年超越概率2%~3%的烈度作为罕遇地震的概率水平. 通俗一点讲比方说一个地方遭受地震时其破坏的地震烈度通常是5度,那么某年又发生了地震恰好也是五度左右我们则称它为多遇地震,若超出太大比如一下就是六度或七度了则成为罕遇地震。 这个比方不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意思,希望你能明白。
多遇地震烈度、罕遇地震烈度与基本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多遇地震烈度又称为常遇烈度或多遇烈度,是一个地区出现频度最高的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遭遇大于基本烈度的大烈度震害的小概率事件。不同基本烈度对应的大震烈度的定量标准也不应相同。例如,当基本烈度为7度时,大震烈度约为8度;而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大震烈度约为9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