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货贝,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货币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为什么最早的货币出现在中国?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
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
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贝用作货币,也可以在汉字的结构中找到佐证。凡是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字,如贵、财、赏、赐、贷、货、买(买)、卖(卖)等都与“贝”字有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贝已经具有货币的职能。
扩展资料: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零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贝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在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里,互通有无,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用来交换的物资种类也在迅速增加。因此,交换上的不便利也就随之出现。在以物易物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古代的先民们便以一种特定的物品,来作为物资交换时的等价物。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有使用被人们普遍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天然海贝。就这样,海贝就被古代的先民们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此时此刻,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早的货币出现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是在中国4000年前的夏代!
我国的钱币文化源远流长,灿烂多姿。历代钱币组成了一部史书,正如近代钱币研究家丁福保先生写道:“古今兴亡,宛然在目,英雄成败,大抵如斯。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上下数千年历史,尽在此区区阿堵中矣。”阿堵即是钱币的俗称。
在浩瀚繁多的历代钱币中,有几枚(张)钱币则在货币发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按年代把它们列数如下:
货贝:公元前3100——1100年期间,人们用一种学名叫货贝的齿贝作为货币,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了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从此我国有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铜贝:公元前1600——1100年之间流通,它的出现表明我国的实物货币开始向人为铸造的金属货币过渡。
秦半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圆形方孔钱秦半两,后至清朝甚至民国两千余年,圆形方孔钱一直作为我国历代最主要的货币形态存在。
元狩五铢:公元前118年即汉武帝元狩五年铸造,它重如其文,轻重大小适宜,以后历代铸钱无不以其为标准,认为钱如果离开这个标准就失败。该钱正背面都有外郭,外郭与文字一样高低,使钱上的文字在流通中不易磨损,是一种先进的钱形。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流通最久,最成功的钱币,它历时739年,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才废除。五铢钱的稳定流通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背“为”直百五铢:241年,三国刘备为弥补军费不足,在蜀益州建为郡所铸,是我国最早的纪地名钱。
汉兴钱:338年,李寿于东晋称帝,咸和十二年改国号为“汉”,改元为“汉兴”,铸该钱。汉兴钱成了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开元通宝:621年即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通宝”是通行宝货的意思。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硬币几乎都以“通宝”,“元宝”为名称,钱文不再以重量单位名称出现。开元通宝钱每十枚重一两,那时起,中国古代的衡制由铢、累计算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就是指开元通宝钱一枚的重量。
交子:995年,成都商民之间进行民间交易时出现,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纸币。1024年政府在盖州发行了第一界交子,自一贯至十贯,开创了官方发行纸币的先例。
银会子:1137年吴阶在河池发行,是我国最早推行的银本位制。
背“柒”淳熙元宝:1180年,即南宋淳熙七年铸,为我国首次铸造的纪年钱。
厂平一两银币:1882年吉林造,为我国机器铸硬币之开始。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以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区的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当天发行了人民币,该币楷书“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的手迹。新中国一成立,人民币迅速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新中国以后的几套人民币发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