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办学)。但在抗战后期,民间也存在“五大名校”的说法,即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民国五大名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迁至西南大后方的五所国立大学,它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保持了很高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得此赞誉,为我国抗战时期的人才输送、培养和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七八月间,各地试卷集中于南京中央大学校园评阅。时有日本飞机到南京轰炸,阅卷工作受到极大的骚扰。特别是参加阅卷工作的教授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负责组织这次评阅试卷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及国立武汉大学的曾昭安等人安排阅卷完的教授们尽快离开南京。8月19日19时前后,日机飞临南京上空,日机的轰炸目标有中央大学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楼,图书馆周围房屋的窗户玻璃全被震碎,礼堂的后墙被炸毁,科学楼没有击中而炸毁了化学实验室,猛烈的轰炸使国立中央大学女生宿舍倒塌。由此拉开了迁校序幕。国难当头,国立中央大学迁至四川重庆。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最后迁至云南昆明,国立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国立浙江大学迁至贵州遵义。
民国四大名校,指的是民国时期中国的四所著名高校:国立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办学)。但在抗战后期,民间也存在“五大名校”的说法,即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民国五大名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迁至西南大后方的五所国立大学,它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保持了很高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得此赞誉,为我国抗战时期的人才输送、培养和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