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悬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实很多地区都有类似情况,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因河流改道和地势较低,很容易被河水带来大量泥沙而堆积越来越高,进而成为地上河。而说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悬河,非黄河莫属。
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大概是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间的流域,大概有768公里,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河南地区。
历史上黄河成悬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钱加固加高大堤,更头疼的问题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黄河越是危险,来年还要花更多的钱加高加固,简直是无解死题。
黄河要是堤坝塌了,后果很严重,几个省遭殃,几千万人民无家可归。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古代皇帝解决办法就是黄河改道,花国库十几年的收入成本改道,黄河每次改道都是历史大事件,大伤国库,国家变穷,古代解决黄河的问题,就是加高继续加高再加高然后改道。
历史到了现在,现在解决黄河问题,梦想开花,想从源头解决,想方设法黄河变清,手段种种,比如,种树固沙土,小浪低水库工程留沙走水,加速黄河水流冲走泥沙,目前效果治标不治本,总之比古代人强,起码黄河不需要改道。
为什么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想法是好的,年年加高大堤改成年年挖河床,理想丰满,现实打脸,处理悬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由于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黄河现在仍然在向下游输送泥沙,多年来,下游的泥沙量达到了十亿吨。
黄河的地形非常陡峭,这就带来了水流冲击时更强的侵蚀力,同时容易暴雨,对地表侵蚀,植被还稀少,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人们去破坏,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矿等等破坏地表。可想而知黄河水土流失到什么地步!
关于黄河的泥沙,主要是来自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坡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这里是我们祖先最早生活生产,经济大繁荣的区域,因历史上大规模开垦,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大量黄土被雨水冲刷而流入黄河,再顺着地势由高入低,冲到了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因失去流速,泥沙慢慢堆积在这里,进而形成地上河!
由于千百年的重创,现如今黄河上游每年会有超过10亿吨泥沙被冲到下游地区,使得每年10亿吨泥沙的工程量就非常巨大,再加上已沉积上千年的泥沙,短时间内根本挖不完,还要投入大量人力无力和财力,其艰巨性要比古人修长城更难!
在运输方面,泥沙的重量太大,一般运输泥沙的车,每次只能运三十吨左右。如果要将挖出来的泥沙运走,需要耗费很多的资源和钱。当集体整治泥沙的时候,由于马路上运输泥沙的重型车辆太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对于社会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且不说这中间所耗费的,就单单论这真的有意义吗?就算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淤沙清理干净了,那难道就不会有新的淤沙聚集在一起吗,就不会出现新的悬河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样清除的方法根本就只能暂解一时,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黄河地上河的根源是大量水土流失,仍需治理根源!
现如今黄河水已经成为流域内重要的水源之地,进一步减少了黄河入海的水量,使得泥沙失去水的冲刷而沉积下来,这样一来,有可能加重地上河的增高速度,因而挖沙也只是减缓增高速度而已,并不能解决地上河!
目前来说,只有减少黄河水的泥沙量才是上策,通过对黄土高原等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恢复,可以固定水土,减少泥沙量,再利用小浪底水库的每年定期冲刷作用,以及减少洪峰影响,可以通过人为减少水患威胁,扩大黄河下游水流速来冲刷带走泥沙入海,进而降低河床高度确保地下河高度有减无增,也是维持黄河生态系统平衡和人为改造的一种相结合方式,或许这样更经济划算,也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主要原因是因为黄河当中的泥沙会不断的产生,即便是用了挖泥船。把沙子铲走之后,新的沙子还会来的,所以这样的情况是没有办法进行操作的。
因为黄河里面的泥土之多,不是用挖泥船就可以解决的,而且挖走了泥可能又会造成其它危害。
黄河的地上河段共有700多公里,如果要把河沙运走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质与经济;地上河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强行挖走泥土的话,会造成黄河生态失衡。
黄河水的几字弯经过北方尘土地,注意,不是沙土地,流速缓慢,泥土沉积……解决办法,联通兰州到三门峡段,选择沙砂土层质开辟河道,细砂沉河,会阻止泥土流失,水质会清澈。可以作为冲刷通道使用。北方几字型通道每5年大清淤一次,清淤后可适当引入沙砂质水冲刷,河道要程V型 而不是U 型,沙砂沉积底侧,可护土,可清水。
沙砂 要靠V型河道留固,而不是U型。
V字型两侧可开数级平台作为滞留沙砂使用。
沙砂和泥土要区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