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总结分析“内蒙古地矿模式”及其主要成效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提出了地勘工作“三化”改革目标,即:部分地勘成果商品化;地勘工作市场化;地勘队伍企业化;所确立的发展模式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1996年国家修改后重新颁布的《矿产资源法》,以促进矿业发展为宗旨,以引导矿业经济体制转型为核心,以实现矿业权流转为突破口,明确做出了矿业权可以进行有偿转让、探矿者可以具有优先开发权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所有这些规定既是进行“三化”改革的先决条件,也为推进“三化”改革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尤其是矿业权的市场改革就把整个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地质矿产工作纳入到社会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在这种法律、政策的导向下,包括内蒙古地矿局在内的全国各个地勘单位也都结合当地实际步入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内蒙古地矿局结合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总结分析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并形成了新的共识:地勘单位凡是兴办以安置为目的的多种经营实体,生存发展下去的廖廖无几;凡是兴办非地勘业的其他任何产业,成功也非常困难;只有发挥比较优势,地勘队伍才有光明的前途,地矿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美好未来。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路,内蒙地矿局自上而下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地矿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内部企业化改革,剥离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实行了事企职能分开,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资产整合重组,地勘单位开始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更新了思想观念,理清了发展思路,回归主业并突出了主导产业优势。其重点是以产业化带动企业化改革,以矿产为主线,以矿业权为调节,促进商业性地质矿产工作探、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发展。这一模式的主要成效集中表现在:
一是加快了企业化进程,确立了一系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地勘单位现状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内蒙古地矿局和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事业、企业两种管理和运行模式已经建立,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考核体系、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局及所属各单位全部完成了适应企业化经营的内部机构调整,普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对新建立的企业和条件成熟的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实行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确立了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方略,适时调整了地勘单位在全区的战略性布局;实施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走出去战略等。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逐步建立并得以完善。
二是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实现了较大突破,集团公司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国家和自治区地勘项目的立项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仅就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间,共承揽国家和自治区地勘项目485项,获得地勘项目资金7.62亿元,承揽市场地勘项目1627项,资金16.08亿元;2008年全年共承揽各类地质项目1066项,其中中央基金和自治区地勘项目100项,勘查资金3.86亿元,引进风险勘查项目236项,市场项目712项。2005年至2007年三年共探明矿产地30余处,发现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70余处。2008年地质找矿又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当年共探明和初步控制大型贵金属及多金属矿床5处,大型煤田1处,发现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21处,新发现有良好找矿前景的矿产地28处。依托丰富的地质探矿成果,矿业开发也得到长足发展。至2008年底,集团公司在自治区境内已建成矿山10座,年处理矿石量300万吨;到“十一五”期末全部达产后,年产金属量铅加锌24万吨、铜5100吨、银550吨、金250公斤,年处理矿石510万吨。集团公司连续三年经济超常规发展。2007年全年实现经营性收入38.98亿元,比2006年增长87.1%,比2005年增长4.4倍;全年实现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5.47亿元,比2006年增长4.36倍,比2005年-0.16亿元增加了5.63亿元;全年职工人均收入3.41万元,比2006年增长75.9%,比2005年增长了143.6%。去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矿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矿业开发作为我局的支柱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全局经济总量、经营收入等仍有一定幅度增长。2008年,全局实现总收入44.55亿元,其中经营收入41.6亿元,比2007年经营收入增长了6.69%;职工人均收入4.31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26.39%.其中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5.04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9200元,增长了22.3%。????????????????????????????
三是对促进全区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7年三年累计为自治区新增和提高煤炭储量级别1200亿吨,新增铁矿石2.3亿吨,新增金属量金7.71吨、银10657吨、铜30.86万吨、铅加锌509.1万吨、铝7.63万吨、钼5.71万吨、锰145万吨、锡6.44万吨,新增电石灰岩7.36亿吨、石墨177万吨,新增泥炭800万吨。其中仅2007年当年就新增铁矿石1亿多吨,钼5万吨、银4300吨、铅锌130万吨、金5.7吨,新增煤炭资源近150亿吨。2007年和2008年集团公司共上缴各种税费11.84亿元。特别是随着产业链的拉长和几座大型矿山相继投产,在解决了系统内部待岗职工650余人重新就业的基础上,当年又新增加社会就业岗位3600余个,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安排就业的压力。
综上所述,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总结分析“内蒙古地矿模式”,我们可以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第一,“内蒙古地矿模式”突出了“发展为第一要义”,应该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和所取得的成效是建局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
第二,“内蒙古地矿模式”走出了一条“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第三,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
理由充分即可。
理由充足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