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2024-11-14 13:06: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各项管理政策,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防止舞弊行为发生,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的运转,从实际情况看,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1、负责人内控意识相对薄禅态弱
很长时间时间以来,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内部控制当作一项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来抓,导致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等问题。有的单位虽然形式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束之高阁实质上并没有认真执行,期间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
2、控制体系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普遍重视的是各项资金的管理控制,而忽略了固定资产和灵动资产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有的事业单位还存在内部控制体制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信息沟通不够,经费运行透明度差等问题。有的单位没有单独设立内部控制部门,而大型是将内部控制看成只是财务的工作,导致财务部门与业务、纪检部门横向联系不够,同级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协调性差,难以形成人人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氛围。
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长期以来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的状况,并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
,或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不够规范,如事业单位不经批准自行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收入不纳入财政专户等。有些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贺仿源由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如单位出纳兼任记账、出纳兼任档案保管、记账兼任复核等。
3、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一些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或者虽有制度但不完整,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如有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部按照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准、会计信息失真。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
4、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比较薄弱,很多事业单位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领导和成员均是单位领导任命,其上下级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制约,这样势必造成外部监督体制弱化,使内部控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大多数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任务由财务部门承担,而财务部门本身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执行部门,这就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