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新区的功能定位

2025-04-25 19:26: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城市规划中,简单的功能分区,往往会造成产业孤立、城乡分割、交通拥堵等问题。此次规划提出了“复合城区”的概念,着力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新区规划以“复合城区”为核心理念,通过区域“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高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城际开放能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地区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复合城区”理念具体体现为“五大复合”。一是功能复合,即对生产功能、人居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统筹安排。二是产业复合,即实现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扩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循环发展。三是生态复合。以生态轴线联合各功能区,使城市、近郊、农村、农田、湿地、河流、森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既空间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复合的生态结构。四是空间复合,打破单一土地利用模式,在城市建成区之中穿插一些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土地混合使用;同时,以基本空间单元构成复合型社区,再由复合型社区构成功能组团,防止分区之间功能割裂,减少交通能耗。五是体制复合。打破行政区划及城乡界限,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根据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资源承载力、土地适应性、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采取轴线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两轴两带九组团”的发展格局。“两轴”是东西走向的郑汴一体化产业发展轴,南北走向的郑东--航空港经济发展轴;“两带”是沿黄旅游产业带、东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
“九组团”是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白沙组团、刘集组团、官渡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汴西组团。规划确定郑东新区强化商务、金融、会展、科研、教育等功能,经开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港重点发展临空产业,白沙、刘集、官渡组团着重发展科教、旅游休闲、食品加工、环保等产业,九龙组团(国际物流园区)发展物流与配套工业,中牟组团发展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食品制造业,汴西组团发展综合性新城区,以金融商贸、休闲娱乐、行政办公、商住以及现代制造业功能为主。沿黄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新区东南部发展高效农业。 高铁、航空、城际铁路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将成为郑汴新区交通系统的支撑。按照规划,从郑汴新区出发,到达中原城市群不超过1个小时,到达北京、武汉、西安等重要城市,不超过3个小时。
新区交通规划依托国家干线交通系统,围绕高铁客运中心、航空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与郑州火车站(市区站)共同构成的“五大枢纽”,打造以铁路(包括客运专线)、城际轨道、高速公路主干、国家干线公路、航空为支撑,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中原城市群半小时交通圈和1小时交通圈
实施郑州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新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及附属设施,形成北京、广州、上海的三条“空中快线”和至昆明、杭州、成都、深圳的四条精品航线,新开通至新加坡、东京(或大阪)两条亚洲航线和一条欧洲国际航线,大力争取国际航线向郑州延伸,扩大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引进国际航空物流企业,加强与邮政航空合作,培育国际货运线路。
同时,建设航空港城际铁路枢纽站,打通机场至商丘的东出口,加快建设机场至民权的高速公路,依托国家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实现“零换乘”,提高航空港对中原城市群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客运方面,以新郑州站(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通过建设石武(石家庄-武汉)、徐兰(徐州-兰州)客运和郑州-重庆高级客运专线,形成全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客运“十字”枢纽,打造至北京、武汉、西安的二至三小时铁路快速交通圈。
规划建设郑州-焦作、郑州-新密-洛阳、郑州-许昌、郑州-开封等城际铁路,强化中原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 货运方面,围绕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铁路枢纽,改造提升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新建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新编组站和郑州铁路枢纽南北环线,分流铁路货运,形成新的物流集散中心。
新区区域内打造“六横六纵”的快速路骨干网络,“六横”东西贯穿新区,作为连接郑州和开封的区域骨干道路,承担区域内东西串联的功能。自北向南分别为:新龙路、金水东路-郑开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中央大道)、南三环路东延-新安路、310国道、102省道。“六纵”南北纵贯新区,起南北联络作用,自西向东依次为:中州大道、107辅道、四港联动大道、新107国道(万三公路)、233省道、新233省道(规划中)。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和城市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在社会服务和公共资源方面,城市人比农村人要优越得多。而在郑汴新区,城乡差异将被抹去,城乡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均等是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要用区域快速客运交通网络将城乡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排水、供热、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统筹配置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设施。 在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上,按照交通引导,生态优先,凸显优势的原则,在整个郑汴新区范围形成“9-6-12”的复合网络式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9”即郑东新区、经开区等九个功能组团。“6”即六个重点镇,为雁鸣湖镇、白沙镇、黄店镇、花园口镇、柳林镇、官渡镇。“12”即十二个一般镇,通过搬迁、合并等方式迁村并点,引导人口向中心村及小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性,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 按照规划,新区将建设“三大农业圈”:城区农业圈、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城市农业圈镶嵌在城区之中,以农业体验公园、社区绿化为主,并发展高科技无土栽培产业;近郊农业圈靠近城市生活区,同时也是组团之间的生态廊道,集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与农业科研于一体,生产新鲜的蔬果、水果、乳制品等,进行农业科研,发展观光农业;远郊农业处于城区外围,规划建设大规模生态农业基地,包括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以及农、牧、渔等基础农业形态,构成包括沿黄生态农业区在内的两大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