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男”说白了就是性格自私
双标一般指双重标准,双重标准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亦或者同一件事开头和结尾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的情况。
例如: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都希望得到独立的自由和尊重,但部分女性认为在其中男性应当承担更多责任,而部分男性认为女性就应该奉献于婚姻家庭,这是双标在婚姻中的部分体现。
双标在政治上的体现: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双重标准”来评判自身和其他国家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从政治上看,西方“双重标准”的观念根源在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制度根源来自于自由民主制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的优势地位。
而借助民主输出战略及行动,西方“双重标准”得以持续至今。非西方国家只有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双重标准”的话语体系。
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人和自己
狄德罗曾经在一个故事里写过一组对话。
大意是一人说若有一个在我们法国穷凶极恶的杀手现在跑到遥远的中国海岸去了(因为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个遥远的国度,所以狄德罗特别用中国来比喻一个想象中很遥远的他方),你会不会为了那边的中国人担心呢?
另一个人说,他不会很担心,因为杀手不会害我们了,而害的是别人,害的是那些我们感到陌生的、不熟悉的、遥远的中国人。
再后来,夏多布里昂和亚当斯密都对这个故事做了更丰富的变化。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通过讲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一个普遍的道德关怀。
在理性范畴,我们都知道应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众生,妈妈的命和黑人小孩的命固然是平等的;然而在感性范畴,我们其实并不具备这种道德想象力。所以,这也是亚当斯密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道德想象力,来达到so-called“感同身受”。
出现这种消极双标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人们极端功利主义心态,以及披着“正义”外衣的歧视心理在作祟。由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是攫取他人利益,人们很容易受到嫉妒、自私等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影响,于是原本是为了给客观公正锦上添花的双标反帮倒忙。
这类出于个人利益和偏好考量而有所倾斜的双标,只会阻止更包容、更进步的思想迈开步伐,这不仅将“双标”人自身的层次拉低,也使那些原本可以伟大的事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由此可见,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双标的使用以及面对双标时所应采取的态度。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亚当斯密已经提得很清楚了:平等。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在双标与平等这两者的关系中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没有平等的双标,充其量只是愚民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叫嚣的狂欢;而包含了平等的双标,才是大义者们为了人类而发出的呐喊。
每个人对待感情都是很双标的,究其根本是爱与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