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手法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色和是对比。词中上片写今年元宵节情景,下片回忆往昔元宵节并发出感叹。虽然感慨之句在下片,但全词来看,上片与下片作用均恒,互成对比。而《青玉案·元夕》的表现手法突出特色是反补,上片写热闹之景,下片写冷清之境。看似上下片形成对比,其实不然,上片描写只是为了突出下片的冷清,上片是服务于下片的,全词所写只是为了在最后突出一句“灯火阑珊”,因此不是对比,是反衬。
2、思想内容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而《青玉案·元夕》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刘辰翁《须溪词》之《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1、表现手法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色和是对比。词中上片写今年元宵节情景,下片回忆往昔元宵节并发出感叹。虽然感慨之句在下片,但全词来看,上片与下片作用均恒,互成对比。而《青玉案·元夕》的表现手法突出特色是反补,上片写热闹之景,下片写冷清之境。看似上下片形成对比,其实不然,上片描写只是为了突出下片的冷清,上片是服务于下片的,全词所写只是为了在最后突出一句“灯火阑珊”,因此不是对比,是反衬。
2、思想内容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而《青玉案·元夕》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原词欣赏:
1、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