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着眼于未来而克服眼前的挫折心理,瞳憬于希望而冲淡失望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活着,谁的日子轻松?人生多艰,忧愁、抑郁。苦闷、沮丧,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地、明智地自我解脱 苏东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因离别胞弟多年,非常思念,心情十分忧有队他在某日,深夜不寐,辗转苦思,终于从月亮的盈虚变化得到启示,写下了不朽的词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东坡通过这一千古绝唱,不但使自己迅速地摆脱了忧郁、苦闷和烦恼,还为后人对付生离死别所造成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可靠的精神支柱。 青年女作家陈吉蓉,面对空白稿纸,搜索枯肠,苦思终日,却难以下笔,觉得写作是一件挺痛苦的事。但当他得知一代文豪马尔科斯写作时也时常感到焦虑时,便翻然醒悟:“原来伟人也有庸人的苦恼”。于是便解脱了。 有位女干部的丈夫,在国外有了新欢,她为此苦恼不堪,但很快便“自我解脱”了。 其心理过程是这样的:我虽然失去了他的爱情,但我还有我自己的爱情。有学识的男子当然值得爱慕。但有学识的男子,世界上决不会只有他一个。如此一想,便心宽了。 具体他说,怎样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呢? 首先,要认识到,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欲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因此,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失望,这是客观规律,它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逆性。 快乐与忧虑结伴,才组成了生活。即使是幸福、快乐一世的人,也会痛苦、忧虑一时。 而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研究院研究表明,智商越高的人,越常感到不满、失望、忧虑和沮丧。 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人是没有的。世间的每个人都会有失望,每个人都有受到挫折的时候。 正如一首歌词里所说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 倘若我们预先有这个思想准备,当失望降临时,便函会“面不改色心不跳”,从从容容,泰然处之。
一次考试结果不能代表什么 只要自己都觉得平时自己尽力去做了 那才是见证基础的存在 不是一次考试的分数决定的 自己努力了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你以后的大事,这就是个屁
把试卷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