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业出现了三种发展模式:传统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系统等)、互联网民营银行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银行业竞争将更加充分。三种银行基础差异明细,市场机会也有所不同,差异化经营是未来趋势。
一、传统商业银行优势依旧,更倾向于中高端用户,但在用户运营方面有所欠缺,面临用户增量困境。
传统商业银行的存量和增量用户仍将以中高端用户为主,并在市场中占据显著优势。受限于物理网点铺设和运营的高人力、物力成本, 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更多分布于人口、商业密集的地区,也更倾向于服务贡献度较高的人群,于是出现了“二八定律”。当前,对存量客户的挖掘是摆在传统银行面前的主要课题。
然而,传统商业银行用户经营体系围绕分销体系建立,优势在线下维系客户,而短期之内线上仍是辅助,且缺乏互联网流量支持,造成了新兴用户群增长乏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民营银行掌控了绝大部分的流量和场景,对新生用户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可忽视,但在合规、安全、稳健经营意识上有所不足。
互联网实现人们生活的“线上化”,而移动互联网将人们带入“场景化”时代,银行已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也将不仅仅被禁锢于网点、独立的应用,而是随时可得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业务需要嵌入场景,围绕客户生活和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互联网平台通过选择更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服务领域,在获取基础用户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数十年的运营,已经垄断了国内绝大部分的互联网流量和场景,奠定了雄厚的用户和数据基础。同时,由于布局较早,它们已经与新兴客户群建立高频的联系,优势明显,未来在这些客户争夺上已经领先传统商业银行。
前海微众银行、杭州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脱胎于互联网平台,更崇尚“自由、平等”的互联网文化,在合规、安全、稳健经营意识时与其他两种银行有一定差距。
三、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面临双重竞争,未来的机会在边缘领域。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脱胎于传统商业银行,在成本和效率上相对于传统银行优势明显,而在合规、安全、风控方面于民营银行更优,但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同时面临双重竞争。通常有以下两种发展途径可选:
1.深挖母银行存量用户中的特定群体,作为母银行业务板块的补充。
这是当前多数以部门或事业部模式运营的直销银行采取的定位,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影响。这是因为,直销银行客户群体应以具有互联网习惯的中低收入客户为主,这部分群体其实已被BAT等互联网巨头占有,多数传统银行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所以,多数直销银行在这一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取决于母银行的积累。
2.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依托边缘场景实现突破。
针对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布局情况,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应该采取单点、边缘突破策略,在场景选择中避开互联网巨头的优势领域。当前阶段,对追求轻资产化的直销银行而言,以一己之力建立一种场景很难在短时间低成本实现,与掌握特有场景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是可取之道。
综合以上,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未来的生存空间主要在边缘领域。